[发明专利]发声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7736.X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7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桐;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鲍竹 |
地址: | 新加坡宏茂桥65***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和收容于该壳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后腔内设有夹设于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抑制发声单体工作时引起壳体共振的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缓冲材料层和吸音材料层。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在后腔内设置夹设于发声单体与壳体之间的复合层,复合层包括缓冲材料层和吸音材料层,复合层在抑制发声单体工作时引起壳体共振的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后腔空间填充吸音材料改善低频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换能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然而,由于受限于扬声器模组后腔空间的问题,难以实现声学性能的需求。在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中,现有技术有在后腔填充吸音材料,提高声学性能,但是发声单体和盖板之间总有装配间隙,填充其他材料,损失了部分空间,使性能不能达到极致,还会出现产品壳震(发声单体工作时引起的壳体共振)的问题。为了解决产品壳震并且有效利用后腔空间,通常在该间隙填充缓冲物质(例如胶水或缓冲泡棉等),这样会填充部分后腔体积、即在后腔空间内的打胶位置部分无法利用,由此造成声学性能上的损失。为了有效利用后腔空间的同时,避免产品壳震并且提高发声器件的低频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和收容于该壳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后腔内设有夹设于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抑制发声单体工作时引起壳体共振的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缓冲材料层和吸音材料层。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缓冲材料层和所述吸音材料层位于同一层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音材料层环绕所述缓冲材料层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音材料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缓冲材料层的面积。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音材料层的内轮廓与所述缓冲材料层的外轮廓相匹配,所述吸音材料层的外轮廓与所述发声单体的轮廓相匹配。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音材料层为吸音棉。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缓冲材料层为硅胶或泡棉。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后腔包括位于所述发声单体两侧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还填充吸音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在后腔内设置夹设于发声单体与壳体之间的复合层,复合层包括缓冲材料层和吸音材料层,复合层在抑制发声单体工作时引起壳体共振的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后腔空间填充吸音材料改善低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声器件的主视图;
图3为沿图2中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至图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以及其各方面的优点。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发明的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77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