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半挂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8233.4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1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际华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53/06;B60R3/00;B60S9/02;F23G5/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焚烧 半挂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半挂车,涉及垃圾焚烧车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底盘、车架、车壳,车架为桁架结构,车架由前至后依次包括动力区、承载区、工作区;承载区固定安装有垃圾焚烧炉,垃圾焚烧炉的上端安装有一升降烟囱,车壳上设置有一与升降烟囱相配合对应的天窗;车壳上设置有与焚烧炉炉门的位置相配合对应的后门;车架包括若干第一横梁、竖梁、第二横梁。本发明通过车架支承、连接车辆各个总成的零部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车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焚烧炉炉门位于车尾处;车架上铰接有与后门的位置相配合对应的爬车板;挂车总体的布置型式合理,工作效率高,便于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半挂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较为严峻,到达焚烧厂的垃圾成分复杂,即便经过分拣,其热值也并不均一,导致垃圾焚烧炉的焚烧工况十分不稳定。垃圾焚烧法已成为目前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重要途径。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垃圾,一般是在固定地点建立集中垃圾焚烧场或在旅游点、厂矿、码头等场所设有垃圾处理所或使用垃圾焚烧车,减少垃圾堆积,降低对影响环境,由于垃圾焚烧车的工作环境及车辆自身的结构限制,使用寿命低,现提供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半挂车,便于移动,降低环境污染,延长垃圾焚烧车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半挂车,通过在半挂车的承载区设置垃圾焚烧炉,在动力区设置连接轴孔、支撑腿,在工作区设置后门、爬车板,通过车架支承、连接车辆各个总成的零部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解决了现有的垃圾焚烧炉移动不便,适用范围窄以及车辆受用寿命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半挂车,包括底盘、车架、车壳,所述车架为桁架结构,所述车架固定在底盘上,所述车壳固定安装在车架周侧;所述车架由前至后依次包括动力区、承载区、工作区;其中,所述动力区的底盘上设置有一连接轴孔,所述动力区的底盘上安装有一伸缩支腿;其中,所述承载区固定安装有一垃圾焚烧炉,所述垃圾焚烧炉内设置有一排烟管道,所述垃圾焚烧炉的上端安装有一与排烟管道的位置相配合对应的升降烟囱,所述车壳上设置有一与升降烟囱的位置相配合对应的天窗;所述垃圾焚烧炉上设置有一焚烧炉炉门,所述车壳上设置有与焚烧炉炉门的位置相配合对应的后门,所述焚烧炉炉门位于车尾处;所述车架上铰接有一与后门的位置相配合对应的爬车板;所述动力区的底盘上设置有与车轴相配合的板簧组;所述车架包括若干第一横梁、竖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与竖梁相配合处焊接有肋板;所述车架与底盘相配合处并排焊接有若干加强钢板;所述动力区的车壳上设置有第二车门;所述承载区的车壳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车门、第三车门、工具箱门;所述承载区的车壳上设置有若干透气百叶;所述工作区的车壳上设置有若干透气百叶、第一车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门、第二车门、第三车门、后门均铰接在车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焚烧炉的上端设置有一透气窗,所述垃圾焚烧炉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安装块,所述垃圾焚烧炉通过安装块固定安装在承载区的底盘上;所述焚烧炉炉门包括第一炉门、第二炉门,所述第一炉门、第二炉门均通过一门铰链铰接在垃圾焚烧炉上。
进一步地,所述板簧组包括若干钢板弹簧,所述钢板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支架上,所述钢板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垫板上,所述钢板弹簧与车轴相连;所述车轴与垫板之间连接有一连杆,所述连杆的端侧与车轴的轴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拐角处均通过一角型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上安装有若干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双头螺栓或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门上铰接有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车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轴上安装有车轮。
进一步地,所述爬车板通过一铰座铰接在车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际华,未经徐际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8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衡车用转向复位机构
- 下一篇:车身以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