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反应器安全切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9115.5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何琨;殷家云;吴德荣;吕世军;孙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167 | 分类号: | C07C7/167;C07C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二 加氢反应器 安全切换 乙烯装置 再生工况 乙炔 安全可靠性 聚合级乙烯 联锁功能 人工操作 一键切换 加氢 可用 乙烯 工作量 保留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反应器安全切换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工作量大、安全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反应器安全切换的方法,将碳二加氢反应器进行正常和再生工况安全的一键切换,保留原有联锁功能,无需人工操作,正常与再生工况切换时间从60~180秒降到0.1秒;经加氢的碳二馏分再分离,得到乙烯≥99.95mol%,乙炔≤2×10‑6mol聚合级乙烯产品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反应器安全切换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反应器安全切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乙烯装置生产中,裂解气进入脱甲烷塔后进行碳二后加氢过程是将脱乙烷塔塔顶分离出的碳二馏分进行催化加氢反应,脱除所含乙炔的工艺过程。现有技术中的CN201310114070.5一种碳二馏分选择加氢方法,公开了脱甲烷塔塔顶馏出物进入绝热床反应器进行选择加氢脱除乙炔,以明显减少绿油生成量和催化剂结焦量的技术;CN201210484634.X用于浆态床反应器过滤装置的保护联锁系统和方法,公开了通过采用保护联锁系统,解决过滤装置在非正常状态下因积碳或烧结而报废的技术问题;CN201620097954.3适用于放热速率快且放热量大的连续化安全反应器,公开了一种安全反应器,该安全反应器能够改善工作环境,而且安全可靠。
现有技术中,CN201310114070.5仅仅公开了在正常工况时,乙烯装置裂解气选择加氢的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未考虑事故工况的技术措施,更没有再生工况的切换方法。CN201210484634.X和CN201620097954.3仅仅公开了在正常工况时,保护反应器和生产线的方法和相应的措施,也只考虑进行正常工况与事故工况的切换。由此,现有技术仅仅考虑正常工况下的保护功能,一旦加氢反应器进入再生工况,需要将加氢反应器从工艺流程中切换出来,转入手动模式,才能完成加氢反应器的再生操作。在加氢反应器再生时,需要将加氢反应器的安全联锁切至旁路,此时加氢反应器缺少联锁保护,或者需要人为的将部分阀门强制操作到“开”或“关”的位置,操作工作量大,还可能出现人为操作失误的危险情况。由此,现有技术存在操作工作量大、安全可靠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操作工作量大、安全可靠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反应器安全切换的方法,具有操作工作量小、安全可靠性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反应器安全切换的方法,实现碳二馏分进行催化加氢反应的后加氢反应器正常工况与再生工况二种操作模式的一键切换,在正常工况操作模式下,碳二加氢反应器的联锁保护功能正常运行,一旦碳二加氢反应器出现超温现象,立即进行事故工况切换操作,避免碳二加氢反应器飞温,从而满足完全保护工艺设备的要求;在再生工况操作模式下,该反应器进入再生工况的联锁保护状态,联锁温度的设定值自动改变为再生时的设定值,该反应器的碳二馏分停止进料,为了防止再生运行时该反应器误操作进料,碳二馏分进出料阀门将通过联锁系统强制关闭,而该反应器入口到出口旁路再生管线的阀门自动打开,从而保证该反应器再生操作时,工艺流程中的其它碳二加氢反应器仍然正常投运,同时,其它碳二加氢反应器的事故工况停车信号也不影响该反应器的再生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按乙烯装置不同的生产规模,设置2~4台碳二加氢反应器以达到所述的技术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9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