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3D打印机线体耗材对接的热源提升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9515.6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2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和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和能 |
主分类号: | B29C64/106 | 分类号: | B29C64/106;B29C64/336;B29C64/314;B33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打印机 耗材 对接 热源 提升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3D打印机线体耗材对接的热源提升机构,其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手柄、制热机构、升降机构,所述的手柄移动时产生推动力,所述的升降结构接收手柄移动产生的推动力并在推动力作用下带动制热机构上升或下降,所述的制热机构用于向热接区内提供热接所需热能;上述的手柄分为三部分并且分别为手柄部、连动部、位于手柄部与连动部之间的推动部,手柄与壳体铰接且铰接处位于连动部与推动部之间、并且铰接轴芯线垂直于耗材向热接区输送的输送轨迹,所述的手柄部位于壳体外,所述的连动部与推动部位于壳体内并且推动部与升降机构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对3D打印机耗材进行串接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3D打印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在教学、生产、加工、试验过程中的使用,3D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会出现多余的少量耗材,该部分耗材不足以支持下一次打印,对于该部分剩余的耗材,现有技术无法对其原料进行回收利用,只能做抛弃处理,使得3D打印耗材的浪费性大,对环境污染大;另外,现有的普通3D打印机基本无法实现物体的多色式打印,但是通过专用的接线设备,可弥补该部分空缺,具体操作为:计算相应颜色耗材的长度及排序,通过专用的接线设备进行多个耗材的串接,串接后的多色耗材进入3D打印机后,即可有序的完成物体的多色式打印。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3D打印机剩余耗材、断裂部分的耗材,并且可实现多色3D打印机耗材的串接的专业接线设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3D打印机线体耗材对接的热源提升机构,其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手柄、制热机构、升降机构,所述的手柄移动时产生推动力,所述的升降机构接收手柄移动产生的推动力并在推动力作用下带动制热机构上升或下降,所述的制热机构用于向热接区内提供热接所需热能;
上述的手柄分为三部分并且分别为手柄部、连动部、位于手柄部与连动部之间的推动部,手柄与壳体铰接且铰接处位于连动部与推动部之间、并且铰接轴芯线垂直于耗材向热接区输送的输送轨迹,所述的手柄部位于壳体外,所述的连动部与推动部位于壳体内并且推动部与升降机构接触,移动手柄的手柄部,推动部推动升降机构运动并带动制热机构运动,制热机构运动状态可分为靠近热接区的上升状态、位于热接区的固定状态、热接完成后的下降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上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推动构件、运动构件、固定构件,推动构件与手柄的推动部接触,运动构件与制热机构连接,移动手柄的手柄部,手柄的推动部将使推动构件运动,推动构件运动并推动运动构件运动,运动构件运动可牵引制热机构同步运动,制热机构运动至热接区时,推动构件将停止推动运动构件,同时固定构件对运动构件进行锁紧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上述的推动构件包括连动滑块、固定块、触发弹簧,固定块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固定块上设置有与连动滑块相匹配的连动滑槽,并且连动滑槽的引导方向平行于耗材向热接区输送的输送轨迹,连动滑块设置于连动滑槽内并且连动滑块可沿连动滑槽的引导方向运动,连动滑块的一端为接触端并且接触端与手柄的推动部接触、另一端为滑动端并且设置于连动滑槽内,触发弹簧的一端与连动滑块的滑动端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触发弹簧的弹力使连动滑块沿连动滑槽的引导方向做靠近手柄的运动;
上述的固定构件包括活动支架,所述的活动支架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滑动件,所述的滑动件包括设置于活动支架上的导向柱、设置于固定块上并且与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孔,导孔的导向方向平行于连动滑槽的引导方向,活动支架可通过导向柱与导孔的配合沿导孔的导向方向运动,所述的活动支架与固定块之间还设置有制动弹簧,制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支架连接,制动弹簧的弹力使活动支架沿导孔的导向方向做靠近中间杆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和能,未经王和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9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