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ircARHGAP10在垂体腺瘤生物标记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9699.6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娄佳成;王翔;李欣宇;吕逸竹;郝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丁清鹏 |
地址: | 116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体腺瘤 环状RNA 生物标记 组织特异性表达 应用 用途技术领域 不良可能性 核糖核苷酸 生物标记物 生物标志物 对象样品 机构稳定 侵袭性 异常量 预后 染色体 丰度 基因 检测 覆盖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circARHGAP10(circRNA‑ARHGAP10)在垂体腺瘤生物标记中的应用,具体为天然核糖核苷酸的用途技术领域,环状RNA在垂体腺瘤生物标记物circRNA‑ARHGAP10长222bp,位于人类第4条染色体上147955374到147939825,ARHGAP10是该环状RNA的覆盖基因。环状RNA检测来自可能患有的垂体腺瘤对象样品中的circRNA‑ARHGAP10量,研究表明异常量的circRNA‑ARHGAP10为所述对象垂体腺瘤侵袭性强,并与对象预后不良可能性增加有关。环状RNA具有机构稳定、丰度度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征。具有成为垂体腺瘤生物标志物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ircARHGAP10(circRNA-ARHGAP10)在垂体腺瘤生物标记中的应用,具体为天然核糖核苷酸的用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垂体腺瘤(简称垂体瘤)是人类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垂体瘤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有些垂体瘤呈侵袭性生长,包绕或侵犯周围组织结构,该部分肿瘤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垂体瘤的生物学行为可分为非侵袭性垂体瘤、侵袭性垂体瘤和垂体癌。侵袭性垂体瘤介于非侵袭性垂体瘤和垂体癌之间,其组织学形态属于良性,生物学特征却似恶性。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预后均明显不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使得外科手术难以做到全切肿瘤,而常用药物溴隐停、生长抑素对这类肿瘤的疗效较差;侵袭性生长同样限制了其对放疗的敏感性,且鞍区放疗容易导致正常垂体、下丘脑及视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这些因素导致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高,肿瘤残余组织增长快。显而易见,对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是神经外科领域和肿瘤治疗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寻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对于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环状RNA是一类能够闭合成环的长链非编码RNA,在病毒、植物,古细菌中已经发现大量环状RNA的存在。近年来,Norman E Sharpless等研究组通过高通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在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存在大量内源性环状RNAs,并通过Northern blot、二维凝胶电泳和反向引物PCR等生化实验手段得到了证实。部分研究成果揭示了环状RNAs可以通过消耗剪切小体、结合RNA聚合酶II以及吸附miRNA等方式,参与调控细胞生物行为中核心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环状RNAs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circARHGAP10(circRNA-ARHGAP10)在垂体腺瘤生物标记中的应用,具体是涉及一种circRNA-ARHGAP10在垂体腺瘤生物标记中的应用及表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circARHGAP10(circRNA-ARHGAP10)在垂体腺瘤生物标记中的应用,circRNA-ARHGAP10长222bp,位于人类的第4条染色体上147955374到147939825,ARHGAP10是该环状RNA的覆盖基因。
circARHGAP10(circRNA-ARHGAP10)在垂体腺瘤生物标记中的应用方法包括检测来自所述对象的垂体腺瘤组织样本中circRNA-ARHGAP10的量,其中较高量的circRNA-ARHGAP10为所述对象垂体腺瘤侵袭性强,并与所述对象预后不良可能性增加有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circARHGAP10(circRNA-ARHGAP10)在垂体腺瘤生物标记中,所述的表达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RNA提取;
步骤二、总RNA反转录cDN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9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