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产电内汇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0337.9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9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彦礼;白少元;游少鸿;解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C02F3/0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产电内汇式 水流 人工 湿地 污水 净化 方法 | ||
1.一种外产电内汇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一、建立一个外产电内汇式水流人工湿地,包括双层池体(1)、进水管(2)、多孔布水管(3)、多孔集水管(4)、可旋转弯头(5)、U型排水管(6)和水生植物(8);
双层池体(1)包括非产电内层(1a)和产电外层(1b),非产电内层(1a)横断面及产电外层(1b)横断面为圆形或多边形;非产电内层(1a)横断面及产电外层(1b)横断面面积之比为1:5-1:1;
产电外层(1b)与进水管(2)相连,产电外层(1b)内填充导电颗粒填料,导电颗粒填料为活性炭、生物炭、焦炭和金属矿渣中的一种,导电颗粒填料粒径为1-10mm;
非产电内层(1a)与出水相连,非产电内层(1a)内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非导电颗粒填料为石英砂、石灰石、沸石和火山岩中的一种,非导电颗粒填料粒径为5-20mm;导电颗粒和非导电颗粒填料上均种植水生植物(8),所述水生植物(8)为美人蕉、芦苇和再力花中的一种;
产电外层(1b)的底部设置环形结构的多孔布水管(3),多孔布水管(3)与进水管(2)相连;非产电内层(1a)底部铺设环形结构多孔集水管(4),多孔集水管(4)与U型排水管(6)相连,U型排水管(6)底部伸出双层池体一端安装可旋转弯头(5);
二、污水首先进入产电外层(1b)底部被产电微生物降解,释放电子,从而成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完成有机物的降解;
三、水流向上流动,溶解氧浓度不断升高,到产电外层顶部,即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区,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
四、水流向中心汇流进入非产电内层(1a)区,通过调节可旋转弯头(5)改变U型排水管(6)的倾斜程度,从而控制非产电内层(1a)的饱和/非饱和状态,加快复氧,并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作用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磷污染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03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