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eCO3 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1984.1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邓宽海;林元华;刘婉颖;刘冰;潘潇扬;韦奇;曾德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eco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FeCO3在中低温高含CO2水溶液中溶解度的测试装置及方法,主要包括:真空泵、第一阀门、第一精密阀门、第二阀门、压力表、温度表、第二精密阀门、移液管、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取液管、第五阀门、顶盖、集气瓶、反应筒、显微CT探头、磁力搅拌棒、磁力搅拌器、恒温箱、玻璃窗口、第一管线、第二管线及第三管线等。本发明利用真空泵的抽吸和CO2的注入可很好的实现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无氧条件,避免氧气对碳酸亚铁溶解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并能实时监测FeCO3在溶液中的沉积和溶解动力学过程,结合沉积与溶解动力学行为,采用多次采样法与分光光度法和络合滴定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FeCO3溶解度。本发明适用于酸性气藏和二氧化碳驱油开发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酸性气藏和二氧化碳驱稠油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FeCO3在中低温高含CO2水溶液中溶解度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含CO2的酸性气藏和采用CO2驱油的藏勘探开发过程中,CO2腐蚀问题一直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因此研究碳钢在CO2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包括腐蚀速率、腐蚀特征、腐蚀形态等)及其引发的失效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XRD、XPS及SEM等研究手段已经证明,碳钢在CO2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主要成分是FeCO3及少量铁氧化合物,且已有的研究表明,随着腐蚀继续进行,溶液中Fe2+不断增加,当溶液中Fe2+和CO32-超过FeCO3的溶度积时,FeCO3晶体便会在试样表面成核并长大,形成FeCO3膜,且FeCO3膜在无硫体系中对碳钢管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FeCO3膜层特性(包括膜的生长及形成过程,结构、形态、厚度、致密度、产物膜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即附着力、弹性模量、硬度等)密切相关。影响CO2腐蚀产物FeCO3膜层特性主要且重要的因素包括温度、CO2分压和腐蚀介质的酸度/PH等。
对于腐蚀介质的PH而言,Dugstad等研究发现,溶液pH值会影响FeCO3的溶解度,在低PH值时FeCO3膜倾向于溶解,且在2PH5时,膜层的溶解度随酸度的增大而增大,导致腐蚀速率不断增加,而高PH值时更有利于FeCO3膜的沉积,因此,随着腐蚀的进行,阴极反应会消耗溶液中H+,导致PH值升高,FeCO3溶解度会降低,腐蚀产物膜形成且其生长速度可能加快,腐蚀速率不断降低。总之,溶液酸度及PH主要是通过影响膜层的溶解度来控制腐蚀速率。
对于温度而言,王晓博和许立宁等研究表明,在低温下,由于形成的腐蚀产物膜FeCO3溶解度很大,即FeCO3溶解度具有负的温度关系,试样经腐蚀后表面成分主要为Fe,试样表面只产生了少量的FeCO3腐蚀产物;而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加快了Fe2+的生成速率,另一方面降低了FeCO3的溶解度,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试样表面附近的FeCO3容易呈现出过饱和状态,从而加快FeCO3在试样表面的沉积及膜层的形成速率,膜层厚度也不断增加,抑制腐蚀过程的进行,降低腐蚀速率。当温度大于150℃时,由于溶解中腐蚀产物膜FeCO3呈现出沉积与溶解的动力学平衡,膜的厚度趋于稳定。由此可知,FeCO3的溶解度对CO2腐蚀行为(尤其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膜特性)具有显著地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1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