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2943.4 | 申请日: | 2018-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4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秦雷健;施殷华;王世强;朱泉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诸炳彬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层 土壤改良剂 盐碱地土壤 土坑 表层土 集水沟 渗水坑 肥料 改良 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含盐量 废液收集 分层堆放 技术改良 防水膜 上表层 盐角草 再循环 盐碱地 富集 上盐 土挖 上铺 堆放 地下 土壤 配合 生态 治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方法,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改良土壤时,盐分向下聚集的问题,首先将表层土和下层土挖出土坑,并在土坑中堆放肥料,在肥料上分层堆放下层土,且下层土之间撒有土壤改良剂,且下层土呈土丘状设置,再在下层土上铺上表层土,并种上盐角草;同时,在土坑四周开有集水沟,并在集水沟中铺有防水膜;另外,在表层土中设置有渗水坑。本发明通过渗水坑配合土壤改良剂和盐角草,降低土壤含盐量,并将含带大量盐分的废液收集处理,避免盐分富集到地下再循环,实现盐碱地的绿色治理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正常生长的盐类集积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盐碱地面积多达9913万公顷,我国的盐碱地的形成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积有关,在重盐碱地处植物难以生长,土地盐碱化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
目前,市场上公开了一种盐碱地的水灌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洗盐;2、平整土地;3、适时耙地。工作人员将水引灌到盐碱地中,并辅以相应的地下排水网沟,将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同时通过平整土地,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并通过耙地,截断土壤毛细管,阻止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该方法能够将表层土壤的可溶性盐冲洗到地下,使地表土壤适于种植;但是,这种方法不仅耗水量大,且可溶性盐被冲洗到地下后,积攒在地下水或排入河流,增加环境负担。
又如,公布号为CN10217211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盐碱地的综合改造方法,纯度95wt%硫酸钾50~80kg,纯度98wt%硫酸锌30kg,纯度95wt%硫酸铝30kg,纯度95wt%硫酸锰20kg,钙鏊合剂20kg,纯度95wt%硼酸钙40kg,生物菌制剂100kg,3~10cm长的作物秸秆2000kg,含量为39wt%腐植酸300~500kg组成盐碱地改良剂;气温连续稳定在15℃以上,整地,修埂、筑渠,把盐碱地改良剂均匀撤在地表上,翻旋地,使盐碱地改良剂均匀分布在地表0~20cm深土层中;向地里灌水,水深5cm,并连续维持10天左右;用抗盐碱水稻品种育苗移栽于改造后的盐碱地中,在总肥量不变的前提下,多次少量施用;田间水以浅干为主。虽然这种盐碱地的综合改造方法配合盐碱地改良剂减少用水,增强改良效果,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冲洗水携带着可溶性盐进入地下,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方法,其具有用水量小,改造效果好,且能减小进入地下的可溶性盐。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挖设土坑:以15~25cm为挖掘深度,挖掘表层土,并将表层土堆积到一侧备用,再以5~15cm为挖掘深度,挖掘下层土,并将下层土堆积到另一侧备用;
S2:在土坑底部边缘处开设集水沟,且在集水沟中铺设防水膜,所述集水沟连通至一集水井;
S3:在土坑中堆放肥料,且肥料呈土丘状设置;
S4:土坑回填:在下层土掺入沙子,覆盖在肥料上,下层土堆叠成土丘状并夯击处理;
其中,下层土分多次回填,成多层结构设置,且每层厚1~3cm,每回填一层下层土,均匀撒覆一层土壤改良剂;
S5:在下层土形成的土丘上回填表层土,并平整表层土表面;
S6:在表层土中阵列开设多个渗水坑,并在渗水坑中铺设半透膜,然后在渗水坑中装设清水,并保持清水满装状态;
S7:在表层土中种植盐角草,直至土壤盐分降至0.3%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29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驾驶用农业机械防缠绕结构
- 下一篇:土壤板结化的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