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直肠温度的热习服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3464.4 | 申请日: | 201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3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罗维;朱能;史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直肠 温度 习服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直肠温度的热习服确定方法,包括热习服训练样本筛选、热习服形成初步检验方法,热习服状态测试工况确定、平衡状态确定、热习服状态测试和平衡状态‑环境曲线检验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习服是否形成的判断依据。该方法考虑到了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热应激表现,提出了平衡状态‑环境曲线,为热习服训练中确定热习服是否形成提供了科学全面的判断依据,并且避免了无效的训练,挖掘了人体热习服的最大潜能,为不同热习服训练方法的比较,优化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温作业环境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直肠温度的热习 服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环境普遍存在于钢铁,采矿,军事等行业。近些年来,全球变暖使得各城市“热浪”侵袭更加频繁,极端高温环境变得更加常见。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会引起作业人员各类生理、心理反应,同时危害作业人员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加剧疲劳,使得发生安全事 故的可能性大大提升。热习服训练可以缓解这一现象,减轻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下的各 种生理心理应激,拓宽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而获得热习服的有效方法就是热习服训练, 即通过在高温环境下每天运动,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对热环境的适应性。热习服训练工况 和方法多种多样,而如何确定热习服状态以及是否形成了热习服等问题成为了判断热习 服训练方法好坏的关键,因此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判断热习服状态是首先需要解决的。
目前判断热习服是否形成的方法主要有特定工况法和平稳判断法。特定工况法是指 让训练者在特定环境,特定劳动强度下进行测试,通过计算热习服训练前后特定测试的直肠温度改善程度(例如直肠温度下降0.5℃),来确定热习服是否形成。平稳判断法是 指通过判断训练者在热习服锻炼后期,直肠温度是否不再改善,基本达到平稳,来确定 热习服是否形成。
特定工况法具有介入性,需要在热习服训练中插入特定的热应力测试,会干扰原先的 热习服训练,给热习服训练研究带来障碍。且利用直肠温度的改善程度来判断热习服形 成,不能体现热习服训练的最大潜力。平稳判断法虽然没有上述缺点,但平稳判断法只能说明训练者在单一环境条件下达到了稳定,并不能说明在其他环境条件下达到了稳定,因此该方法发挥不了热习服的最大潜能。如上所述,这两种判别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训练中热习服状态,发挥热习服训练最大潜力,需要设计 一种更加全面实用的热习服确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直肠温度的热习服确定方法, 用于全面评价热习服状态,发挥热习服训练最大潜能。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直肠温度的热习服确定方法,包括热习服训练样本筛选、热习服形成初步检 验方法,热习服状态测试工况确定(环境参数确定,劳动强度确定,环境参数测试顺序确定)、平衡状态确定、热习服状态测试和平衡状态-环境曲线检验方法,按照下述步骤 进行:
步骤1:根据安静状态生理参数,对训练者进行筛选;
在步骤1中,选取实验人员,要求训练者在安静状态(即静坐状态)下测量心率, 血压。若训练者心率110b/min,血压140/90mmHg,选取5—10个人。
步骤2:训练者进行热习服训练;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重度训练,即在环境温度32摄氏度以上进行劳动强度为重度的训练,训练结束时采集实验人员的直肠温度并进行分析—将第N天的直肠温度和第N-1天的直肠温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如两者没有显著 性差异,则进行热习服状态测试,如果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则继续进行热习服训练;
在步骤2中,进行热习服训练时,每天训练1小时以上,如60—90min,每天训练时间保持一致,用于每天训练的环境保持一致,即温度、湿度等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3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