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密铝合金型材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3688.5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7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桂俊;秦有志;向徽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腾发铝制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F1/04;C22C21/00;C23C24/10;B21C23/14;B21C35/03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4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铝合金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锭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密铝合金型材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铝及铝合金是有色金属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易加工、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高等诸多优异性能,因此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以及航空、汽车、高铁等领域均取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对铝合金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强度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密铝合金型材的加工方法,依照
该方法加工的铝合金型材硬度高、可塑性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强密铝合金型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铝合金锭的熔化、铸造、退火工艺:
将铝锭投入熔炉中,升温至740-760℃熔化,扒渣,加入锰粉熔化,加入铁粉和铜粉熔化,加入锆粉熔化,得铝合金混合熔液;控制温度为705-710℃,倒入模具中铸造,得到半成品;置于605-620℃退火炉内退火8-10h,得到铝合金锭;
(2)喷涂、固化、冷却工艺:
采用喷涂装置将合金粉末喷涂至(1)中所得铝合金锭的表面,然后放入400-460℃的高温炉中加热30-60min,用氮气进行冷却保护2-4min,立即放入20-30℃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得到高强密铝合金锭;
(3)铝合金型材的加工:
将步骤(2)中所得铝合金锭进行熔断、铸造成铝合金圆棒,在470-490℃下均匀加热,然后在高温高压下挤压、加工成铝合金型材,风冷淬火,拉伸矫直、定尺锯切,加热至195-205℃人工时效保温3-4h,再出炉空冷,即得所述铝合金型材。
其中,步骤(1)中所得铝合金锭中含锰1-1.5%、铁0.7-1%、铜0.1-0.2%、锆0.2-0.5%。
步骤(2)中合金粉末由55-65%锌粉、10-20%镍粉、5-15%钛粉混合制成,喷涂合金粉末的厚度为0.3-0.5mm。
本发明的反应机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在铝合金锭表面喷涂合金粉末,使得铝合金锭的耐磨、耐腐蚀性能好,喷涂后采用固化、氮气冷却水冷工艺,可提高铝锭的致密度和强度,所得铝合金锭强度高、可塑性好、抗应力和耐腐蚀性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强密铝合金型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铝合金锭的熔化、铸造、退火工艺:
将铝锭投入熔炉中,升温至740-760℃熔化,扒渣,加入锰粉熔化,加入铁粉和铜粉熔化,加入锆粉熔化,得铝合金混合熔液;控制温度为705-710℃,倒入模具中铸造,得到半成品;置于605-620℃退火炉内退火8h,得到铝合金锭;
(2)喷涂、固化、冷却工艺:
采用喷涂装置将合金粉末喷涂至(1)中所得铝合金锭的表面,然后放入400-460℃的高温炉中加热60min,用氮气进行冷却保护4min,立即放入20-30℃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得到高强密铝合金锭;
(3)铝合金型材的加工:
将步骤(2)中所得铝合金锭进行熔断、铸造成铝合金圆棒,在470-490℃下均匀加热,然后在高温高压下挤压、加工成铝合金型材,风冷淬火,拉伸矫直、定尺锯切,加热至195-205℃人工时效保温3h,再出炉空冷,即得所述铝合金型材。
其中,步骤(1)中所得铝合金锭中含锰1%、铁0.7%、铜0.1%、锆0.2%。
步骤(2)中合金粉末由55%锌粉、10%镍粉、5%钛粉混合制成,喷涂合金粉末的厚度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腾发铝制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腾发铝制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3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