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椿树矮化密繁高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3984.5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2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马丹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水县百业兴森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9600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椿 矮化 高产 方法 | ||
香椿树矮化密繁高产方法,属于香椿芽菜的种植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矮化步骤和密繁步骤,其在矮化时将主杆或枝干侧枝从中部截断包尖,在密繁时将每个芽孢上侧开缝隙口,这样反复进行矮化和密繁;其有益效果是在主杆、枝干、侧枝长到一定长度后在中部以下截断,这样可以获得比较粗壮的主杆、枝干或侧枝;在每段主杆、枝干或侧枝上的芽孢上边缘处开缝隙口,甚至涂生长液,可以使芽孢快速生长,也可使部分本来不会生长的芽孢长出侧枝,这样可以使侧枝得到密集的繁育;将主杆、枝干、侧枝依次进行五次矮化和密繁,可以得到整体矮化、主杆粗壮、侧枝繁多的矮化香椿树;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香椿芽的出芽率,提高香椿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椿芽菜的种植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香椿的矮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桩头、春苗等。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由于香椿食用价值高,香椿芽的食用可谓历史悠久,全国各地都对香椿进行了大量种植。但是香椿芽的产量极低,而且季节性很强,价格极高。仅仅是依靠每年春季时候采收的嫩芽,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本公司也进行了大量种植开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公司技术小组发现利用大棚种植技术,将原有的的大棚改进后建设符合香椿生长特性的专用大棚,可以不受季节限制,填充香椿芽市场的季节空缺。同时将香椿进行矮化栽培,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为此,本公司研究小组研发了香椿矮化栽培方法,并于2015年1月5日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2015100013129,该专利技术为本公司香椿产品品质提高和产量提高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矮化方法是从苗木开始摘心打顶来繁育侧枝,这样虽然能够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单株的侧枝数量不多,以致单株的数量增长有限,另外,主杆相对不够粗大,采摘时不能承受较大的外力,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主杆相对粗大,单株侧枝繁多的香椿树矮化繁育方法,以便大力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香椿树矮化密繁高产方法,包括矮化步骤和密繁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矮化步骤和密繁步骤是相继反复进行的。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首次矮化:首先将生长到2-3米高的香椿树主干在离地面1-1.5米范围内的一个芽苞的上侧1-3毫米处截断,并将截断处包尖。
首次密繁:留下的主杆上分布有若干芽孢,在每个芽孢上侧1-3毫米处划开或钻开一个缝隙口,缝隙口的长度为5-20毫米,深度为1-5毫米;经过施肥和浇水等生长管理之后,经过缝隙处理过的芽孢会逐渐生长出嫩芽,成为枝干,枝干上会长出若干枝叶,枝叶生长处会长出芽孢。
再次矮化:待枝干长到80-120厘米长时,将枝干在45-60厘米处的芽苞上侧1-3毫米处截断,并进行包尖。
再次密繁:将留下的枝干上的枝叶在芽苞处去掉,会露出芽孢,在每个芽孢上侧1-3毫米处划开或钻开一个缝隙口,缝隙口的长度为5-10mm,深度为1-4mm;再经过施肥和浇水等生长管理之后,经过缝隙处理过的芽孢会逐渐生长出嫩芽,成为主侧枝,主侧枝上会长出若干枝叶,枝叶生长处会长出芽孢。
再三矮化:待主侧枝长到70-100厘米长时,将主侧枝在35-45厘米处的芽苞上侧1-3毫米处截断,并进行包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水县百业兴森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彭水县百业兴森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39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