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窗用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综合性能测试仪和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5760.8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3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侠;鲍建辉;郑通达;郭一萍;赵静波;何建军;夏雷;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何仲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框架 平开 驱动机构 试验模拟 从动杆 执手 综合性能测试仪 伺服电机驱动 水平转轴 五金系统 换挡 建筑窗 测试 启闭 丝杆支撑座 驱动 侧面设置 带动试验 弧形运动 换挡机构 精准控制 平开运动 使用寿命 水平悬梁 丝杆螺母 丝杆转动 纵向固定 故障率 模拟窗 外侧面 旋钮 转动 | ||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窗用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综合性能测试仪和测试方法,包括用于纵向固定试验模拟窗的测试框架,特点是测试框架的外侧面设置有平开驱动机构和下悬驱动机构,测试框架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执手换挡的执手换挡机构,平开驱动机构驱动试验模拟窗在测试框架内做平开反复启闭运动,下悬驱动机构驱动试验模拟窗在测试框架内做下悬反复启闭运动;其测试方法包括水平悬梁带动从动杆做弧形运动,从动杆带动试验模拟窗做平开运动的步骤;换挡伺服电机驱动水平转轴转动,水平转轴带动执手旋钮旋转的步骤;最后下悬伺服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丝杆螺母通过丝杆支撑座带动从动杆做直线运动的步骤,优点是故障率低、可精准控制且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窗用五金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窗用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综合性能测试仪和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门窗按开启方式可分为平开窗、悬窗和平开下悬窗等常见形式, 其中平开窗包括合页(铰链)装于窗侧面并向内开启的内平开窗、合页(铰链)装于窗侧面并向外开启的外平开窗以及窗上下装有滑撑并沿框 边向内或向外开启的平开窗;悬窗包括合页(铰链)装于窗上侧并向内 或向外开启的下悬窗、轴装在窗左右并可沿轴转动的中悬窗、合页(铰链)装于窗下侧并向内或向外开启的上悬窗;平开下悬窗是指既能实现内平开又能实现悬开的窗。平开下悬窗的优点是,通过平开的开启方式可以获得较大的通风量;而在通风量要求不是很大时,通过下悬(即内倒)的开启方式可实现室内适当的换气。
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为通过操作执手,可以使门窗具有内平开、下悬、锁闭等功能的五金系统。执行标准为JG/T 168-2004《建筑门窗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其中性能测试包括反复启闭性能:反复启闭前后,垂直于扇平面方向,施加在每组锁闭点上的20N+1N压力保持不变,执手或操纵装置操作五金系统的转动力矩不应大于10N·m,施加在执手上的力不应大于100N,所有操作功能正常。框、扇间的间距变化值小于1mm;门窗扇在平开位置关闭时,推入框内的作用力不应大于120N。反复启闭试验为模拟门窗扇应以每小时250次(+10%)操作循环的频率,在测试装置上模拟实际使用状况,完成从平开(下悬)-锁紧-下悬(平开)-锁紧共15000个操作循环(共60000次)。90°平开启闭性能:门扇反复启闭10000个循环(窗扇反复启闭5000个循环)试验后,应保持操作功能正常,将门窗扇从平开位置关闭时,门窗扇推入框内的作用力,不应大于120N。90°平开启闭试验为在没有摩擦式撑挡(开关限位器)的状态下,以每小时250(+10%)操作循环的频率,通过测试装置将模拟门窗扇从最大平开位置(90±5°)进行关闭,扇在回到关闭位置前50mm±5mm处停止。现有的建筑窗用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综合性能测试仪均采用气动动力,但是基本都存在着动作生硬,故障率较高的问题。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机械化、智能化、综合化程度更高的检测设备,解决动作生硬,故障率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故障率低、可精准控制且使用寿命长的建筑窗用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综合性能测试仪和测试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窗用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综合性能测试仪,包括用于纵向固定试验模拟窗的测试框架,所述的测试框架的外侧面设置有平开驱动机构和下悬驱动机构,所述的测试框架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执手换挡的执手换挡机构,所述的平开驱动机构驱动试验模拟窗在所述的测试框架内做平开反复启闭运动,所述的下悬驱动机构驱动试验模拟窗在所述的测试框架内做下悬反复启闭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57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油膜阻尼测试装置与方法
- 下一篇:微量泵流量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