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蟑螂捕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5884.6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7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亮;石光强;赵新春;崔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张巨箭 |
地址: | 635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蟑螂 捕捉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蟑螂捕捉器,包括底坑和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器安放在底坑之上,捕捉器与底坑之间用隔网隔开,隔网正中心开口,并在底坑一侧设置阻尼弹片;捕捉器顶端开设诱捕口,诱捕口内设置与隔网上阻尼弹片相同的弹片;捕捉器顶壁内设置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蟑螂捕捉器。
背景技术
目前,商场售卖的捕蟑盒结构复杂,进出口处垂直且高度高,没有温控设备,不宜蟑螂进入捕获对捕获的蟑螂取出时,容易造成逃逸及二次侵入,且体积较大放置不方便,易受环境影响,而且价格不菲。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蟑螂捕捉器,包括底坑和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器安放在底坑之上,捕捉器与底坑之间用隔网隔开,隔网正中心开口,并在底坑一侧设置阻尼弹片;捕捉器顶端开设诱捕口,诱捕口内设置与隔网上阻尼弹片相同的弹片;捕捉器顶壁内设置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隔网为铁丝网状。
优选地,所述诱捕口为外口大于内口,设置于诱捕口内侧的阻尼弹片大小大于诱捕口的内口口径。
优选地,设置于隔网下方的阻尼弹片大小大于隔网中心开口。
优选地,所述底坑内部设置诱捕食物,并将底坑设置于地面之下,保证其阴暗潮湿的环境。
所述捕捉器与底坑之间卡扣连接,捕捉器底部加盖,并在其中心与隔网开口相同位置开设同直径的孔洞。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利用蟑螂喜欢温暖、阴暗、潮湿,丰富的食料等特性,增加加温器,配合诱饵,可以更好的诱捕蟑螂;采用双层捕捉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捕捉到的蟑螂爬出捕捉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蟑螂捕捉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隔网开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蟑螂捕捉器,包括底坑1和捕捉器2,所述捕捉器2安放在底坑1之上, 捕捉器2与底坑1之间用隔网3隔开,隔网3正中心开口,并在底坑1一侧设置阻尼弹片7;捕捉器2顶端开设诱捕口4,诱捕口4内设置与隔网3上阻尼弹片7相同的弹片5;捕捉器2顶壁内设置加热器6。
具体而言,所述隔网3为铁丝网状。
所述诱捕口4为外口大于内口,设置于诱捕口4内侧的阻尼弹片5大小大于诱捕口4的内 口口径。
设置于隔网3下方的阻尼弹片7大小大于隔网3中心开口。
所述底坑1内部设置诱捕食物,并将底坑1设置于地面之下,保证其阴暗潮湿的环境。
所述捕捉器2与底坑1之间卡扣连接,捕捉器2底部加盖8,并在其中心与隔网开口相同位置开设同直径的孔洞。
使用过程中,底坑1的深度h≥5cm,底坑1的内壁成圆弧形并且光滑,底坑1的内壁圆弧的弦长线与底部平面的夹角为α≥65°,并且须保持捕捉器2内部25-35℃的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未经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5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色板诱捕黄曲条跳甲的简易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清理树干上害虫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