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于金刚烷胺类化合物的竞争荧光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6339.9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朱林照;刘思敏;梁峰;邓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赛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31 | 分类号: | C07C211/31;C07C209/0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劲松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及其 应用于 金刚烷胺 竞争 荧光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于金刚烷胺类化合物的竞争荧光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化合物作为荧光探针,所用荧光探针的制备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过程简便,原料来源都已商品化容易得到。该化合物与葫芦[7]脲结合所制备的检测金刚烷胺类化合物的荧光探针性质很稳定,纯度也很高。而且本发明提供的荧光探针在用于金刚烷胺类化合物的荧光检测方法时,与以前所用的检测金刚烷胺类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相比,具有快捷、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检测成本低等优点,本方法对金刚烷胺的最低检测限可低达9×10‑5μg/mL,是目前已报道过的检测金刚烷胺的方法中能够达到的最低检测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化合物,所述的化合物可以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金刚烷胺类化合物的竞争配位荧光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金刚烷胺类化合物曾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作抗病毒药物和抗震颤麻痹药使用。自2005年,中国家禽农户已经使用金刚烷胺类化合物来保护禽类抗禽流感。这类药物在畜禽上的滥用,导致了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动物病毒、动物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和耐药性等问题,并且还可能导致病毒发生变异,影响动物疫病控制及人用病毒药物的有效性。因此自2005年起中国政府监管机构已经禁止它作为兽药使用。但部分从事养殖业的人员的食品安全及法律意识淡薄,加之我国目前没有抗病毒药物的替代产品,同时金刚烷胺类化合物价格低廉,导致这种违规使用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中国兽药杂志,2013,47(10),54-61]。而农业部通报的2016年下半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结果发现,畜禽产品中依然检查到金刚烷胺的残留。
目前用于检测金刚烷胺的残留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利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原理,对组织和其他样品中金刚烷胺的残留进行定量检测,以美国kernel金刚烷胺测试盒为代表;另一种是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方法。其中液质联用的方法不仅可以检测金刚烷胺类药物,也适合检测其他药物的残留量[中国专利CN104155398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业部2483号公告—6—2016]。但这两种方法存在检测时间长,以及成本较高等不足之处。
葫芦脲(Cucurbit[n]uril,n=5,6,7,8,10)是一类新型的超分子主体,由亚甲基桥连不同数目的甘脲单元构成的具有疏水性空腔的大环化合物。葫芦脲主体可以选择性与不同类型的客体分子,尤其是阳离子型客体结合形成包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客体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一性质使得葫芦脲作为主体分子在有机合成、分子识别、分子催化、载药等方向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在药物检测方面,葫芦脲与荧光探针分子结合形成的荧光探针体系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针对这些药物分子的高度灵敏的荧光光谱检测方法。借助这种新型的荧光探针体系与无荧光的药物分子之间的竞争相互作用,建立了无荧光药物荧光分析方法,这对无荧光药物分子的检测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荧光检测是一种自然发光反应,灵敏度极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1975年首先被应用到食品工业中,在1985年在化妆品制造业中得到应用。荧光检测可分为荧光增强法和荧光熄灭法两类。
2012年山西师范大学的杜黎明教授基于葫芦脲的超分子体系检测金刚烷胺含量的方法(Wang,G.-Q.;Qin,Y.-F.;Du,L.-M.;Li.J.-F.;Chang,Y.-X.;Wu,H.Spectrochim.Acta A,2012,98,275-218)。该方法中以黄连碱这种荧光分子与CB[7]结合,形成新的荧光探针体系,与待测样品中的金刚烷胺分子进行竞争配位,通过金刚烷胺将黄连碱挤出CB[7]的空腔后荧光探针体系会有一个荧光淬灭这一效应,达到检测样品中金刚烷胺含量的目的。但是该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黄连碱和金刚烷胺的结合常数非常低,只有104M-1。而真实的待测样品中的其他药物杂质与葫芦脲的结合能力,也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这样一个数量级,因此这些药物杂质将黄连碱挤出CB[7]的空腔可引起荧光强度的变化。这样就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造成干扰,令金刚烷胺含量的测定产生一定的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赛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赛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63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