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暗沟式隧道衬砌后排水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8265.2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黄道秋;李玲玉;曹永明;卢国兴;吕金明;吴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101117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暗沟 隧道 衬砌 排水 修复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沟式隧道衬砌后排水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应用在隧道防排水技术领域,系统包括环向设置在二次衬砌内漏水缝处的半剖管;半剖管开口一侧通过带膨胀螺栓的卡箍固定贴合在初期支护上;二次衬砌在背离半剖管开口一侧开凿有缺口;缺口内填充有高强聚合物防水砂浆;半剖管内贯通设有软式透水管或土工盲沟,半剖管两端导通至边水沟或中心水沟;软式透水管或土工盲沟与半剖管之间填充有透水填充物。针对隧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开裂渗水等情况出现时,以有效将衬砌后水引出,解决渗水对隧道运营造成的影响,提高隧道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防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暗沟式隧道衬砌后排水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飞速发展。其中,隧道建设成为我国路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在满足车辆行驶需要的基础上修建隧道以缩短公路里程的路线设计方案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但是,隧道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大大缩短了隧道的使用寿广,而隧道病害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及运营期的安全。
其中由水引起的病害是隧道结构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主要表现为拱顶、拱脚及侧墙等局部渗水;路面积水、翻浆;在寒冷地区,甚至引发冻害,使表面土体膨胀、剥落,混凝土强度降低等,从而导致隧道衬砌承载力不足,使用功能下降,形成安全隐患。此外,较大范围的渗漏水,会导致路面湿滑,甚至引起路面积水,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暗沟式隧道衬砌后排水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针对隧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开裂渗水等情况出现时,有效将衬砌后水引出,解决渗水对隧道运营造成的影响,提高隧道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暗沟式隧道衬砌后排水修复系统,包括环向设置在二次衬砌内漏水缝处的半剖管;所述半剖管开口一侧通过带膨胀螺栓的卡箍固定贴合在初期支护上;所述二次衬砌在背离半剖管开口一侧开凿有缺口;所述缺口内填充有高强聚合物防水砂浆;所述半剖管内贯通设有软式透水管或土工盲沟,半剖管两端导通至边水沟或中心水沟;所述软式透水管或土工盲沟与半剖管之间填充有透水填充物。
优选的,所述透水填充物为土工带。
优选的,所述带膨胀螺栓的卡箍沿半剖管每间隔50-100cm设置一个。
优选的,所述半剖管为HDPE管。
优选的,所述缺口的截面为梯型,且远离半剖管一侧边大于靠近半剖管一侧边。
一种暗沟式隧道衬砌后排水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隧道衬砌漏水情况,找准漏水缝;
步骤2:沿漏水缝向两侧各拓展15~25cm的缺口,深度方向凿除至初期支护,环向凿除二次衬砌内的混凝土,形成环向暗沟;
步骤3:将软式透水管或土工盲沟利用粘胶黏贴于半剖管内,并在软式透水管或土工盲沟与半剖管之间填充透水填充物;
步骤4:将步骤3中的半剖管安装于环向暗沟内,每间隔50cm-100cm采用带膨胀螺栓的卡箍将半剖管固定在初期支护上;
步骤5:检查暗沟内排水是否通畅,确保水引流至边水沟或中心水沟;暗沟排水指标检查正常后,在二次衬砌凿除的缺口内安装灌浆模板,浇筑高强聚合物防水砂浆,以填平凿除的缺口;
步骤6:待高强聚合物防水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灌浆模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8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