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危险性高低的分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8816.5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霍明甲;吴保意;张会光;王双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物质 分级 评估 高压釜盖 加热线圈 试样容器 加热电阻丝 供电电极 试样加热 低电阻 高压釜 称量 放入 可用 测试 爆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危险性高低的分级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未将实际结核测试的物质使用量及容器的体积考虑在内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危险性高低的分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量所需质量的物质,放入试样容器,然后将试样容器放进高压釜;(2)将加热线圈连接到高压釜盖上,然后关上高压釜盖;(3)确保整个加热线圈埋在所述物质里面;(4)将加热电阻丝的端点用低电阻丝接到供电电极上;(5)将试样加热,直到发生爆炸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危险性高低的分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危险性高低的分级方法。
背景技术
化工产品的生产及运输大都涉及到使用相对封闭的空间,如生产过程的反应釜、蒸馏罐,运输过程的密闭容器,而很多化学物质在密闭的空间内积聚热量、压力上升,从而造成容器的爆炸,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通过检索相关专利及国家标准,发现GB/T 21620-2008《危险品液体氧化性试验方法》及相关专利,该方法及相关专利虽通过测试待测物质与纤维素混合后遇点火线圈后压力的上升时间,来判定是否属于氧化性物质,但并未将实际结核测试的物质使用量及容器的体积考虑在内,不能实际模拟出化学物质实际生产或运输中的容器的危险性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未将实际结核测试的物质使用量及容器的体积考虑在内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危险性高低的分级方法,具有评估更加准确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危险性高低的分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所需质量的物质,放入试样容器,然后将试样容器放进高压釜;
(2)将加热线圈连接到高压釜盖上,然后关上高压釜盖;
(3)确保整个加热线圈埋在所述物质里面;
(4)将加热电阻丝的端点用低电阻丝接到供电电极上;
(5)将试样加热,直到发生爆炸。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采用5、10、15、20和25克物质进行试验,记录最大压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物质的体积密度和易爆性调整物质质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压釜为圆柱形不锈钢容器,在温度473K时,工作压强为150兆帕。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压釜材质为AISI431型不锈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试样容器材质为AISI316型不锈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阻丝为涂层的镍铬电阻丝,电阻率为10~15欧姆/米,跳绕在一根玻璃管,通过恒定电流供应来加热试样,供应的热量是50~150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使用压电式传感器记录压力。
比能是最大压力上升值的函数,本方法主要通过测试化学物质在密闭容器内的通过点火线圈点火后,压力容器内压力的上升数值,进行计算测试物的比能,从而判定待测物的自加热及爆炸的倾向,并进行危险性分级;为化工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以及安全监管等环节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为事故发生后的消防、应急等部门制定相应救援措施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不同小剂量的物质进行测试,记录不同质量下该物质遇热或分解后产生的容器压力上升数值,通过比能计算公式,计算出测试容器体积下的物质的比能;通过物质的比能大小进行物质危险性大小的分级,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比能测试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88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