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气化系统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9578.X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泗勇;聶鑫蕊;殷科;茹斌;崔洁;曾志伟;宛政;强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47/18;C10J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邹玲 |
地址: | 2003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气化 系统 循环 强化 热解筒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生物质气化系统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热解筒、抽气系统、换热器和进气系统;
其中,所述热解筒包括夹套外筒、绞龙、进气口和内循环抽气口;所述夹套外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绞龙,所述夹套外筒的长度小于所述绞龙,所述夹套外筒和所述绞龙同心焊接;所述内循环抽气口贯穿所述绞龙的上壁面和所述夹套外筒;所述进气口贯穿所述绞龙的末端下壁面和所述夹套外筒;
其中,所述抽气系统包含抽气泵和抽气控制系统;所述抽气系统的一端通过管路穿设所述夹套外筒,并与所述内循环抽气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相连;
其中,所述进气系统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穿设所述夹套外筒,并与所述热解筒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系统位于所述热解筒的端部;
其中,所述进气系统与所述抽气系统配合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外筒与所述绞龙的直径比为1.5-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为不锈钢绞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系统采用内部抽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抽气口的位置设置于相对所述热解筒的中部;
所述内循环抽气口的个数为3个;
两个所述内循环抽气口的间隔距离为0.1-1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内循环强化热解筒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生物质原料在绞龙输送下在热解筒中进行热解,抽气泵将绞龙中的热解气经内循环抽气口抽出,热解气经换热器加热后经进气系统进入内筒,进行循环直接换热,实现气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原料为秸秆、木屑、花生壳、麦秆或椰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的温度为400℃-70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的时间为10min-5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957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