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1400.9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3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平南县平原农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2;A23K10/12;A23K10/30;A23K20/26;A23K20/105;A23K20/174;A23K10/37;A23K20/142;A23K20/158;A23K20/1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宋业萍 |
地址: | 537306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鳅 养殖 放养 饲料 抗病能力 苗种放养 水质调控 饲料投喂 生长 养殖池 建池 投喂 月龄 成活率 习性 调配 优化 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属于泥鳅养殖技术领域。所述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1)选地、建池;2)放养前准备;3)苗种放养;4)饲料投喂和5)水质调控等。本发明所采用的养殖方法充分根据泥鳅的生长特点和生长习性建设养殖池和做放养前准备等,并根据泥鳅的月龄大小投喂不同的饲料,且对饲料中各原料的优化调配,最终不仅大大提高了泥鳅的成活率和产量,还提高了泥鳅的抗病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鳅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台湾泥鳅属于鳅科副泥鳅属大鳞副泥鳅中的一种,俗称大泥鳅。这种泥鳅已经有多年的人工养殖历史,是我国最适应人工养殖环境的泥鳅。该泥鳅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规模养殖证实,该泥鳅繁殖的苗在当年可达单条100克左右的规格,是当前较具竞争力的泥鳅品种。引入我国以来,因该鱼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冬天进补的首选鱼种之一,因此养殖者越来越多,经济效益较高。
然而目前采用的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中,台湾泥鳅的成活率并不是很高,经常出现有患病现象,造成其最终的产量并不非常理想。因此在台湾泥鳅的养殖过程中,仍需探索更佳的养殖方法,以提高台湾泥鳅的成活率、抗病能力及其产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泥鳅的成活率和产量,还提高了泥鳅的抗病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建池
选择水源充沛、排水方便,通透性良好,土壤湿度维持在45%-80%、土壤PH为中性的场地,建出深1-1.5米、面积为1.2-2亩的养殖池;
(2)放养前准备
在鳅苗放养前10-15天,对养殖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彻底后,往养殖池中注水,水深为养殖池深度的1/2至2/3;在鳅苗放养前一周,对养殖池内施腐熟发酵的有机肥1.2-2.3千克每平方米;为了防止养殖过程中飞鸟对泥鳅的捕食等,同时结合泥鳅喜阴、怕热的生活习性,以提高泥鳅的成活率,还在养殖池上搭设棚架,并在棚架上铺设黑色透气薄膜;
(3)苗种放养
选择3-5厘米长、无伤病的泥鳅作为鳅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养殖池放70-80尾,以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4)饲料投喂
每天对泥鳅喂食,其中:1-3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1.5%-3.8%,每天投喂3-4次;4-5月龄泥鳅,每次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8.7%-10.6%,每天投喂2-3次;
针对1-3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50-70份、发酵豆粕25-35份、小麦面粉20-30份、大豆秸秆粉15-20份、蛤肉提取物5-10份、磷酸二氢钙2-10份、胆碱1-5份、维生素1-5份和诱食剂0.5-2份;
针对4-5月龄的泥鳅,所喂养的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鱼粉50-70份、发酵豆粕25-35份、小麦面粉20-30份、大豆秸秆粉15-20份、玉米秸秆粉15-20份、磷酸二氢钙2-10份、胆碱1-5份、维生素1-5份、诱食剂0.5-2份和抗病剂0.2-1份;
(5)水质调控
通过通入热气体或冷气体将水温维持在23℃-26℃,每天增氧2-2.8小时,每周换一次新水,且每隔10-15天对养殖池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每平方米水面洒生石灰30-40克。
优选地,步骤(2)中还包括在养殖池的边缘上设置一倾斜伸入池内的投料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平南县平原农牧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平南县平原农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14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