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u/Ni双元纳米颗粒分子电子学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1990.5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5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万艳芬;吴治涌;高宇;马谡;王润卉;尹航;吴佳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纳米颗粒 电子学 纳米颗粒分子 电极阵列 分子电子学 周期性阵列 单分散 分散液 自组装 电极 甲苯 溶剂挥发法 双功能分子 电极功能 双功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u/Ni双元纳米颗粒分子电子学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单分散的Ni纳米颗粒甲苯分散液,制备单分散的Au纳米颗粒甲苯分散液,自组装Au/Ni双元纳米颗粒分子电子学电极阵列。本发明制备出尺寸均匀的Au和Ni纳米颗粒,采用溶剂挥发法使两种颗粒自组装形成均匀大面积的Au/Ni双元纳米颗粒周期性阵列。将该双元纳米颗粒周期性阵列用作分子电子学电极,实现电‑磁双功能分子电子学电极的制备,有望克服现有分子电子学电极功能单一的局限性,具有双功能、大面积、制备简洁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电子学和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更进一步涉及纳米材料制备领域中的一种Au/Ni双元纳米颗粒自组装分子电子学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单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颗粒可自组装形成二维或三维周期性阵列,因其独特的电学性能和光电性能,在诸如光电器件、生物传感、能量存储、分子识别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年来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青睐。近来热点研究表明:可以将这种周期性排列的纳米颗粒用作分子电子学电极,测量连接颗粒的分子的电学性能,并通过调控纳米颗粒材料、粒径和颗粒间距等参数满足不同种类分子的测试需求。
Liao等(Jianhui Liao et al.Cyclic Conductance Switching in NetworksofRedox-Active Molecular Junctions.Nano Lett.2010,10:759-764)用Au纳米颗粒二维周期性阵列做分子电子学电极,在Au颗粒间插入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二硫醇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分子,检测该分子对氧化还原剂的电学响应。但该文章中只涉及Au电极,对某些功能分子(如磁性原子络合物)的识别与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解决单组分金属纳米颗粒用作分子电子学电极时功能单一的问题,我们将研究思路转向双元纳米颗粒周期性阵列的制备,主要是贵金属-磁性双元纳米颗粒周期性阵列。湖南工业大学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制备Fe3O4/Au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的新方法”(申请号:200710035575.7,公开号:CN 101108423 A)和东华大学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Fe3O4/Au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310072165.5,公开号:CN 103143043 B)中都给出了Au和磁性纳米颗粒Fe3O4的复合纳米颗粒制备方法,该专利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制备的复合纳米颗粒尺寸不均匀、无法形成高度有序结构,故该复合纳米颗粒不适于用作分子电子学电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旨在克服现有分子电子学电极制备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操作、具有电-磁双功能的大面积Au/Ni双元纳米颗粒周期性阵列的制备方法,可用作分子电子学电极。本发明提出的一种Au/Ni双元纳米颗粒分子电子学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可用于测量连接颗粒的多功能分子的电学性能,该研究技术目前尚处于新兴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前沿的研究价值。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1)获得单分散的Ni纳米颗粒甲苯分散液;
①将7.8mmol乙酰丙酮镍溶解在86.01mmol油胺和6.24mmol三正辛基膦的混合溶液中。
②将混合样品加热至100℃,以均匀的流速通入氮气,于100℃下保温30min。
③保温过程结束,继续升温至220℃,在该温度下反应2h,在此过程中保持氮气持续稳定的通入。
④停止加热,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得到Ni纳米颗粒原液。
⑤将得到的Ni纳米颗粒原液移至离心管,高速离心,得到黑色Ni纳米颗粒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1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