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2152.X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1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祥;黄守君;王鹏;郑于炼;邢承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30 | 分类号: | H01M50/30;H01M50/392;H01M50/147;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尹红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透气 二次 电池 顶盖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单向透气阀,包括:下部壳体,具有进气口;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连接并围成容纳空间,并且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出气口,容纳空间通过出气口与外部连通;过滤部,过滤部的外周面与进气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预定气隙;以及弹性密封部,设置于容纳空间并位于过滤部和上部壳体之间,密封进气口,并且弹性密封部被配置为响应进气口的气压超过第一阈值时脱离与进气口的密封状态,以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能够在对二次电池内部泄压的同时防止二次电池内的电解液溢出或者水汽进入二次电池内部,并能够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单向阀的动作压力高于设定的阈值而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二次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二次电池的电容量日益增大,不可避免的是,需要面对其内部越来越严重的产气问题。随着二次电池内部产气量增多,会逐渐导致二次电池的壳体鼓起变形,因而会影响由二次电池组成的电池模组的一致性、稳定性,从而可能导致二次电池后续无法装配,甚至失效等问题。
目前,为了解决二次电池内部产气的问题,一般采取在顶盖组件上设置短路构件、防爆阀等部件,其中,短路构件包括连接到负电极端子的连接板以及连接到顶盖板以与连接板保持分离状态的翻转片,该翻转片附接于顶盖板且可以响应二次电池壳体内部的压力增加而发生变形,以翻转并接触连接板,由于顶盖板和翻转片是连接到正电极端子的,因此通过短路构件可以将壳体内部的电极组件的正极片和负极片进行短路,防止二次电池内部气压过大发生爆炸。而防爆阀一般情况下是直接设置在顶盖组件上,当二次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阈值后破裂以在顶盖板上形成排气口,防止二次电池内部气压过大发生爆炸。
但是翻转片和防爆阀主要在二次电池内部大量产气时发挥作用,并不能解决由于二次电池内部缓慢或者较少量产气引起的鼓起、变形等问题。并且翻转片、防爆阀是一次性的部件,当其作用后会破坏电池的结构,因此局限性较大,所以依然会影响二次电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能够实现对二次电池内部泄压,防止电极组件鼓起或者变形,同时防止二次电池内的电解液溢出或者水汽进入二次电池内部,并且还能够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单向阀的动作压力高于设定的阈值而失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单向透气阀,包括:下部壳体,具有进气口;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连接并围成容纳空间,并且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出气口,容纳空间通过出气口与外部连通;过滤部,安装于进气口中,过滤部的外周面与进气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预定气隙,所述气隙能够允许气体通过;以及弹性密封部,设置于容纳空间并位于过滤部和上部壳体之间,弹性密封部与下部壳体接触以密封进气口,并且弹性密封部被配置为响应进气口的气压超过第一阈值时脱离与进气口的密封状态,以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滤部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下部壳体的进气口内。
过滤部的外周面和/或进气口的内壁面分别具有凹凸结构,以通过外周面和/或内壁面各自的凹凸结构彼此配合形成预定气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滤部的外周面和/或进气口的内壁面通过粗糙化处理的方式形成凹凸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过滤部的外周面的粗糙度大于等于6.3且小于等于12.5;并且进气口的内壁面的粗糙度小于等于3.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下部壳体还包括止挡部,止挡部凸出地设置于进气口的内壁面,并且过滤部的面向出气口的一侧抵靠于止挡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下部壳体还包括第一环形凸部,第一环形凸部围绕进气口并朝靠近上部壳体的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21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恒压锂电池
- 下一篇: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