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立承载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2471.0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2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董文倩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立 承载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立承载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到的用户面功能UPF的各业务处理单元的负荷选择下发建立承载消息的业务处理单元;向所述UPF下发所述建立承载消息,其中,所述建立承载消息中携带有选择出的所述业务处理单元的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UPF根据所述业务处理单元的标识信息与所述业务处理单元建立承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UPF的各处理单元直接绑定地址,UPF上报的负荷是UPF的整体负荷导致对UPF的负荷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更有效地对UPF的各业务处理单元做负载均衡与负荷控制,保证UPF可靠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立承载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EPC业务增长,传统EPS网关逐步产生了一些约束。用户数据流处理集中在PDN出口网关,造成网关设备功能繁杂,可扩展性差。网关的控制面与用户面高度耦合,不利于核心网平滑演进。用户面扩容需求频度高于控制面,紧耦合导致控制面用户面同步扩容,设备更新周期短导致复合成本增加。网络层数据转发难以识别用户、业务特征,仅能根据上层传递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转发,导致网络资源利用低效,难以依据用户和业务特性对数据流进行精细控制。此外,大量策略需要手工配置,导致管理复杂度增加,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需要将分组域网关中的控制功能与转发功能进一步分离,以适应网络发展和市场应用的需求。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非漫游场景下GW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架构将原先的EPS架构中的S-GW/P-GW拆分成了控制面功能(Controller PlaneFunction,简称为CPF)和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简称为UPF)两类功能网元。CPF负责S/P-GW的控制面功能,包括负荷分担、UPF的选择、IP地址和隧道标识的分配、策略和计费控制等功能。UPF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功能(Serving Gateway User PlaneFunction,简称为SUPF)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户面功能(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User Plane Function,简称为PUPF),分别对应S-GW和P-GW的用户面,负责S/P-GW的用户面的相关功能,包括数据流识别和深度包解析、QoS处理和承载绑定,下行寻呼数据的缓存等功能。对接的用户面和控制面接口分别对应到CPF和SUPF/PUPF上,其余相应接口功能对照原EPS架构。
GW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之后,解决了现有EPS网关存在的诸多上述问题,用户面灵活部署减少流量迂回。
在当前协议中已经明确是CPF来分配,包括用户上网的地址的基础上,现有技术中,CPF与UPF之间建立的偶联,以下称为Sx连接,每一个Sx连接两端的CPF和UPF各用一个Node ID标识,偶联上的会话/控制消息都要携带该NODE ID。UPF上报的负荷是基于Node ID的整体负荷。
当UPF内有多个处理业务处理单元,且每个业务处理单元对外暴露的是独立的业务地址时,CPF为了能让业务均匀分布在各个UPF的节点中,不仅需要知道整个UPF的负荷,而且需要知道各个业务处理单元的负荷。
针对相关技术中基于UPF的各处理单元直接绑定地址,UPF上报的负荷是UPF的整体负荷导致对UPF的负荷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尚未提出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承载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基于UPF的各处理单元直接绑定地址,UPF上报的负荷是UPF的整体负荷导致对UPF的负荷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承载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面功能UPF的各业务处理单元的负荷选择下发建立承载消息的业务处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2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