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吸附海绵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4548.8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6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锋;李青;王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材料 吸附 制备 抗菌 成型 聚乙烯醇溶液 制备方法过程 抗菌吸附剂 重金属离子 多次循环 复合海绵 加热固化 聚乙烯醇 抗菌性能 试剂分散 用水清洗 有机染料 质量分数 准确称量 发泡剂 交联剂 抗菌剂 耐溶剂 前驱体 吸附剂 亲水 水中 催化剂 去除 离子 模具 能耗 溶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吸附海绵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确称量聚乙烯醇并将按一定质量分数其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2)向聚乙烯醇溶液中加入吸附剂、抗菌剂(或抗菌吸附剂)、发泡剂、交联剂和催化剂,每加入一种试剂后搅拌一定时间使试剂分散均匀;(3)将前驱体转移到模具中,加热固化成型;(4)将成型的复合海绵用水清洗数次后干燥一定时间,得到干燥的海绵材料。该方法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制备的海绵材料具有抗菌性能,以及具有多孔、亲水、耐溶剂,对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快、去除效率高、能耗低的性质。并且该海绵材料能够多次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吸附海绵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贩售净水器的净水功能大多由超滤膜、纳滤膜及反渗透膜组件实现。这些膜类组件能够高效地截留水中的污染物,但水通量较小,往往需要增压泵来提供额外的能量。此外,膜组件也很容易发生膜孔堵塞的现象,寿命较短。以家用净水器为例,每两三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滤芯,且更换下来的滤芯无法再次使用。
海绵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利用聚乙烯醇制得的海绵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通量高、耐溶剂等性质,但其对水中污染物的截留性不好、吸附性也较差,因此不常用于净水组件。虽然目前已有研究人员成功将吸附剂与海绵材料复合,制出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海绵材料,在最佳条件下,复合海绵在最优条件下,Cu2+和Pb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可以高达1114.7mg/g和4855.8mg/g(许晓琪,等.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23-27),并且,吸附海绵材料也能够在脱附清洗后再次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海绵材料仍有缺陷,即因其疏松多孔的性质,吸附海绵材料极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造成净化水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将抗菌剂分散到吸附海绵材料内部,制得兼具高通量与高吸附效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细菌污染的抗菌吸附海绵材料,并且该吸附海绵材料在脱附清洗后能够实现多次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吸附海绵材料易滋生细菌的缺点,本发明将抗菌剂分散到吸附海绵材料内部,在保证吸附海绵原有的大表面积、高通量、高吸附效率以及耐溶剂性的同时,增加了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抗菌性。此外,所述的方法可控性好、流程简单、成本低,既可适用于大规模的污水处理,也可满足家用净水需求。制备出的抗菌吸附海绵材料也能够实现多次利用。
本发明提供的抗菌吸附海绵材料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为:在吸附海绵成型前向聚乙烯醇溶液中加入抗菌剂,使其均匀分散,再将溶液加热固化成型,清洗干燥,得到抗菌吸附海绵材料。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准确称量聚乙烯醇并将其按一定质量分数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2)前驱体的制备:向步骤(1)中得到的聚合物溶液中加入吸附剂、抗菌剂、发泡剂、交联剂和硫酸水溶液,每加入一种试剂后搅拌一定时间使试剂分散均匀;
(3)复合海绵的固化成型:将步骤(2)得到的溶胶转移到模具中,加热固化成型;
(4)复合海绵的清洗干燥:将步骤(3)中得到的复合海绵用水清洗数次后干燥一定时间,得到干燥的海绵材料。
所述的聚乙烯醇溶液使用的聚乙烯醇的型号包含1750型、1799型和2699型等,占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12%。搅拌时长为20-80min。
所述的前驱体中吸附剂的质量分数为0.1-1%,发泡剂的质量分数为2-20%,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5-20%,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20%。
所述的吸附剂为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菌剂为单宁酸、含银离子材料、壳聚糖、氧化锌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45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