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6491.5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8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香竹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筑 混凝土 大体积基础 大型混凝土 掺入 留置 施工 养护 混凝土浇筑 木钙减水剂 膨胀混凝土 塑料薄膜 粉煤灰 浸湿 水化 矿渣水泥 内部设置 水泥用量 草垫 拆模 淋水 木模 终凝 浇水 水泥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大体积基础由左至右依次等距离分为四个浇筑区域,每个浇筑区域留置缓浇区域,缓浇区域留置在浇筑区域的右边,在施工时四个浇筑区域混凝土各自进行浇筑,缓浇区域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混凝土孔,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来减少水泥用量,水泥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掺入木钙减水剂,混凝土用木抹收压终凝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加草垫覆盖后淋水养护不少于7d。拆模选用混凝土浇筑7天后进行,养护时要充分浇水使木模浸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工程建设中时有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由于混凝土方量较大,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会产生温度应力,如果没有有效的技术措施,大体积基础会出现开裂等现象。从裂缝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砼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之所以开裂,主要是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应力和混凝土基础本身的抗拉强度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因而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裂缝,就必须尽最大可能提高混凝土基础本身抗拉强度性能和降低温度应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从四个方面入手来缓解温度应力问题,一、在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孔洞来减少混凝土方量,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孔洞后承载性能并不会有大的削弱,同时混凝土材料会有较大的节约;二通过设置混凝土浇筑方式的调整来减少温度应力;三通过结构构造措施来减少温度应力;通过材料合理选用来减少温度应力。
根据计算机仿真分析,在大体积基础1/4~1/3区域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带,本发明中大体积基础由左至右依次等距离分为四个浇筑区域,每个浇筑区域留置缓浇区域,缓浇区域留置在浇筑区域的右边,缓浇区域长度为600~800mm,在施工时四个浇筑区域混凝土各自进行浇筑,每个缓浇区域混凝土待每个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10~12小时后再进行浇筑,每个区域混凝土浇筑后会产生水化反应,从而会出现较高的温度,每个区域已浇筑混凝土在缓浇区域会获得温度应力的释放,而每个缓浇区域混凝土和每个区域已浇筑混凝土的间歇期要适宜,防止这个部位新老混凝土没有很好的连接,本发明间歇期是大量试验获得的。缓浇区域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强度比非缓浇区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在收缩应力较大的区段给予较大的膨胀应力。缓浇区域混凝土掺入缓凝剂,缓浇区域混凝土的缓凝时间比已浇筑混凝土延长4h,以便给缓浇区域混凝土提供邻位侧限,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能抵消部分混凝土拉应力,从而可减免裂缝的出现。
在缓浇区域和非缓浇区域交接处埋设抗拉构造钢筋,抗拉构造钢筋直径为6~8mm,抗拉构造钢筋间距为50~100mm,抗拉构造钢筋沿截面上、下两层均匀对称配置。在缓浇区域和非缓浇区域交接处混凝土因收缩或其他原因产生的拉应力便由抗拉构造钢筋承担,从而能有效地限制裂缝的展开。
大体积基础每个区域转角处放置放射筋,放射筋直径为14~18mm,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会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放射筋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现象。
大体积基础与下面混凝土垫层之间铺设油毡,油毡不仅作为防水层,还可以作为滑动层。由于边界存在约束会产生温度收缩应力,大体积基础在与外约束的接触面上设置滑动面,可以大大减弱外约束,而油毡起到滑动层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香竹,未经叶香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64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防裂施工方法
- 下一篇:大直径根键顶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