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故障波形起始点到达时差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7051.1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6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钱冠军;陈继东;张猛;赵纯;胡枫;余刚华;张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故障 波形 起始 到达 时差 行波 测距 方法 | ||
1.一种基于波形起始点到达时差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输电线路M端和N端的行波波形数据并进行零相移数字滤波处理,得到iM(t)、iN(t);
步骤2:计算得到iM(t)、iN(t)绝对值的最大值对应的波形点分别为(tp,iM(tp))、(tq,iN(tq));
步骤3:设置时间坐标轴偏移量参数△t,计算得到iM(t)、iN(t)的波形起始点尚未到达时的参考点分别为(tp-△t,iM(tp-△t))、(tq-△t,iN(tq-△t));
步骤4:连接(tp-△t,iM(tp-△t))、(tp,iM(tp))两点建立直线方程:y=kt+b;
其中,b=iM(tp)-ktp;
则在时间坐标轴区间[tp-△t,tp]内,任意一点(tj,iM(tj))到直线y=kt+b的距离为:计算得到dj最大值对应的波形点为(te,iM(te)),则记iM(t)的波形起始点对应的时刻为te;同理,计算得到iN(t)的波形起始点对应的时刻为tf;
步骤5:根据故障点行波波形起始点到达M端和N端的时差计算故障点到M端的距离为:
故障点到N端的距离为:
其中,L为M端和N端的距离,v为行波波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波形起始点到达时差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行波波形数据为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三相行波电流数据,三相行波电流数据的时间数据通过GPS时钟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波形起始点到达时差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零相移数字滤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获取的行波波形数据构成的序列s(n)在时域上翻转得:
u(n)=s(K-1-n)
其中,s(n)={s(0),s(1),…,s(K-1)},n=0,1,2,…,K-1为离散信号,K为s(n)的点个数,u(n)为s(n)在时域翻转后的序列;
步骤2:将序列u(n)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使用单位脉冲响应序列与序列u(n)做卷积得:
v(a)=u(n)*h(m)
其中,v(a)为u(n)经低通滤波后的序列,h(m)为单位脉冲响应序列,a=0,1,2,…,K+f-2,m=0,1,2,…,f-1,f为单位脉冲响应序列h(m)的点个数;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序列v(a)在时域上翻转得:
w(a)=v(K+f-1-a)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序列w(a)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使用单位脉冲响应序列与序列w(a)做卷积得:
r(b)=w(a)*h(m)
其中,r(b)为w(a)经低通滤波后的序列,b=0,1,2,…,K+2f-3;
步骤5:步骤4得到的序列r(b)的点个数为K+2f-2,将序列r(b)首尾两端各去除f-1个点得:
i(c)={r(f),r(f+1),…,r(K+f-1)}
其中,i(c)为行波波形数据经零相移数字滤波后的序列,c=f,f+1,f+2,…,K+f-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70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