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身份识别方法以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7084.6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3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锋;李亚光;朱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辉;阚梓瑄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身份 识别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获取第一类用户信息的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对应的用户注册标识信息以及第二类用户信息中的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后,将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按照预设转换规则转换为用户身份标识,并在确定第一类用户信息与第二类用户信息中相同的用户身份标识后,生成具有相同的用户身份标识与对应的用户注册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信息。本公开可以有效地识别出第二类用户信息的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所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互联网的虚拟资源转移占比越来越高。例如:用户通过服务网站或APP购买相应的服务或商品产生的线上交易;或者,用户通过扫描商户的收款二维码、商家通过扫描用户的付款二维码、用户通过POS机使用银行卡产生的线下交易等等。在产生虚拟资源转移后,服务商可以对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以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然而,由于线下用户的虚拟资源转移无需进行用户信息的注册,因此对于线下用户身份则无法进行有效识别,进而不能更加全面、精准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类用户信息以及第二类用户信息,所述第一类用户信息以及第二类用户信息分别包括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所述第一类用户信息还包括与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对应的用户注册标识信息;
将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按照预设转换规则转换为用户身份标识;
确定第一类用户信息与第二类用户信息中相同的用户身份标识,生成具有所述相同的用户身份标识与对应的用户注册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用户信息以及第二类用户信息还包括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渠道信息,将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按照预设转换规则转换为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渠道信息将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转换为用户身份标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渠道信息将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转换为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按照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渠道信息分别区分出第一类用户信息与第二类用户信息中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的虚拟资源转移类别;
确定各虚拟资源转移类别对应的转换规则;
将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根据与其虚拟资源转移类别对应的转换规则转换为用户身份标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按根据与其虚拟资源转移类别对应的转换规则转换为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将所述用户虚拟资源转移标识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以转换为用户身份标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定期获取新增的第一类用户信息以及第二类用户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70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