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良好抗冻性的沥青粉末改性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8243.4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郑新国;曾志;谢永江;李书明;冯仲伟;程冠之;董全霄;刘竞;朱长华;杨德军;刘相会;杨鲁;王伟唯;谢清清;饶云兵;郑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粉末 混凝土 抗冻性 改性混凝土 乳化沥青 再分散 混凝土孔隙 矿物掺合料 减水剂 沥青膜 吸水率 消泡剂 重量份 掺入 骨料 破乳 填充 水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冻性的沥青粉末改性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该混凝土包含180~400份的水泥,50~250份的矿物掺合料,3~54份的可再分散沥青粉末,1550~1950份的骨料,120~180份的水,1.5~12份的减水剂,0.005~0.5份的消泡剂。可再分散沥青粉末掺入混凝土中后,可再分散形成乳化沥青,乳化沥青破乳后形成的沥青膜填充于混凝土孔隙率中,能降低混凝土的吸水率,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抗冻性的沥青粉末改性混凝土的配方组成。
背景技术
Mehta 教授在1991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混凝土耐久性会议上的主旨报告“混凝土耐久性—五十年进展”中指出:“当今世界混凝土破坏原因,按重要性递减顺序排列是:钢筋锈蚀、冻害、物理化学作用。”除了氯盐腐蚀以外,冻害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工程。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部分处于冻融破坏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融破坏。为此,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常用的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技术措施是通过掺加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入适量的微小气泡,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如CN 106007530 A、CN 106116295 A、CN107285656 A 公开的一种抗冻混凝土,以及CN 107311510 A公开的一种防冻抗冻混凝土配方中均含有引气剂。掺入引气剂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在振捣过程中混凝土中引入的微小气泡易在机械振动作用下逸出,从而导致实际结构物中的含气量低,混凝土的抗冻性不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良好抗冻性的沥青粉末改性混凝土不掺加引气剂,通过矿物掺合料的密实作用以及沥青的憎水作用和缓冲作用来综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该混凝土配方简单、实用,易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冻性的沥青粉末改性混凝土。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良好抗冻性的沥青粉末改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含180~400份的水泥,50~250份的矿物掺合料,3~54份的沥青粉末,1600~1900份的骨料,120~180份的水,1.5~12份的减水剂,0.005~0.5份的消泡剂。
所述沥青粉末是由乳化沥青喷雾干燥得到的可再分散沥青粉末;所述沥青粉末与水混合后可再分散成乳化沥青;所述沥青粉末与水混合后得到的乳化沥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um,D90为≤7um;优选地,所述乳化沥青为慢裂型乳化沥青,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具有优异的耐机械搅拌性能和稳定性;优选地,所述乳化沥青配方中含有稳定剂,稳定剂为温轮胶,稳定剂的用量为乳化沥青质量的0.01%~0.2%。
所述的水泥为符合《铁路混凝土》(TB/T 3275-2011)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的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中的一种或两种复合;所述的磨细矿渣粉的比表面积为≥850m
所述的骨料包括符合《铁路混凝土》(TB/T 3275-2011)规定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细骨料的重量占骨料总重量的百分数为34%~50%。
所述的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所述的消泡剂为水性有机硅类消泡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可再分散沥青粉末掺入混凝土中后,可再分散形成乳化沥青,乳化沥青破乳后形成的沥青膜填充于混凝土孔隙率中,一方面,沥青膜具有很好的憎水效果,能降低混凝土的吸水率,另一方面,沥青膜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以消散一部分冻融循环产生的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2)超细矿物掺合料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防腐蚀性能,同时,超细矿物掺合料具有较高的活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8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配纤维隔音砂浆
- 下一篇:一种镀锌钢管石墨烯混凝土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