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10kV双绕组车载变压器引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8764.X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3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丁立国;曹慧敏;陈传明;王志连;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H01F27/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张平平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10 kv 绕组 车载 变压器 引线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110kV双绕组车载变压器引线结构,包括高压引线结构及低压引线结构,高压引线结构包括A、B、C相高压相线,A相、B相高压相线采用端部轴向出线,沿铁心上夹件进行水平布线并引至油箱靠近C相的一端,C相高压相线在油箱短轴侧采用端部辐向出线;在油箱短轴侧将A相、B相、C相高压相线固定并引至下部升高座位置,A相、B相、C相高压相线在升高座内部固定夹持后连接高压套管。本发明在满足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变压器器身尺寸,充分利用油箱空间,大大缩小油箱体积,降低变压器油和钢材的使用量,减小变压器运输尺寸,显著提高了110千伏双绕组车载变压器的经济性,运输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引线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10kV双绕组车载变压器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小型变压器产品需求量日趋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生产厂家都在努力提高产品的性能,降低制造成本,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传统方法设计的电力变压器体积大、成本高、原材料浪费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发展趋势,体积小重量轻变压运输的车载变压器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车载变压器小型化主要受制约于变压器的运输尺寸及自身主、纵绝缘结构的设计。因此,合理的绝缘结构设计不仅要保证电气和机械强度,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变压器电场分析是绝缘结构优化设计的基础,车载变压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于套管位置的布置、引线电场分析及引线结构的最优布置,通过搭建引线结构模型,分析出变压器引线结构在各种电压作用下,内部电场的分布情况,以寻求最优模型。
目前,国内外制造厂家对于常规110千伏双绕组变压器产品的引线结构,高压套管普遍位于高压侧箱盖正上方竖直布置,分接线用立木夹持,高压引线结构如图1所示,低压引线结构如图2所示。此结构虽已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成熟,但是,该结构会占用较大的油箱体积空间,造成变压器油和钢材的大量浪费,一方面无法满足车载变压器运输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了变压器的经济实用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油箱尺寸及变压器重量、降低运输重量;提高油箱空间利用率,减少变压器油和钢材的用量的110kV双绕组车载变压器引线结构,从而适应车载变压器小型化便于运输设计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110kV双绕组车载变压器引线结构,包括高压引线结构及低压引线结构,所述的高压引线结构包括A相、B相、C相高压相线,A相高压相线、B相高压相线采用端部轴向出线,沿铁心上夹件位置采用上下并列布线型式进行水平布线并通过第一高压相线夹持木件引至油箱靠近C相的一端,C相高压相线在油箱短轴侧采用端部辐向出线;在油箱短轴侧采用第二高压相线夹持木件将A相、B相、C相高压相线固定并引至下部升高座位置,通过第三高压相线夹持木件将A相、B相、C相高压相线在升高座内部固定夹持后连接高压套管;高压套管布置在C相短轴方向的油箱侧壁下部并倾斜布置;高零套管布置在A相短轴方向的油箱侧壁中部;A相、B相、C相高压分接引线经高压分接线夹持木件夹持并增加两道链式绑扎结构。
高压分接线夹持木件偏离线圈中心线260mm,增加链式绑扎结构;增大操作空间,该结构缩小分接线到线圈的距离,大幅度减少器身尺寸,缩小油箱体积。
所述的低压引线结构包括三相低压相线,三相低压相线首头沿铁心上夹件位置采用上下并列布线型式水平引至油箱长轴方向一端接低压套管,三相低压相线尾头沿铁心下夹件位置采用上下并列布线型式进行水平布线并引至油箱长轴方向同一端,通过低压引线夹持木件引至上部连接低压套管。
在油箱短轴侧采用竖直的第二高压相线夹持木件和水平的第二高压相线夹持木件将A相、B相、C相高压相线固定并引至下部升高座位置。
三相低压相线尾头在油箱长轴方向一端通过竖直的低压引线夹持木件和水平的低压引线夹持木件引至低压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87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