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1647.9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8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想;邢承友;王鹏;蔡如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汽车。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近年来,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汽油价格问题,以及能量存储问题,二次电池的应用已经快速扩展到油电混动汽车、电动汽车以及能量存储系统。
现有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本体的极耳,本体通常卷绕而成多圈结构,在每圈中设置有两个极耳,这种结构的极耳在弯折后与二次电池的连接件连接时,极耳弯折会造成其端部错位,在最外侧的极耳相对于最内侧的极耳错位程度最大,且极耳的厚度越大,该错位程度越大,如果极耳设置的比较短,则可能导致最外侧的极耳与连接件无法连接,如果极耳设置的比较长,则可能造成弯折形成的最内侧的极耳的冗余度太大,易导致极耳与二次电池内的其它部件电连接,引起二次电池内部短路,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汽车,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顶盖;
极柱,设置于所述顶盖;
电极组件,包括本体和多个从所述本体延伸出的电导部,所述多个电导部层叠设置形成极耳,所述本体通过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共同卷绕形成;
连接件,将所述极耳电连接到所述极柱;
所述极耳从所述本体的沿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所述极耳相对于高度方向弯折并被连接到所述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极耳包括与所述本体连接的本体连接部、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延伸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连接部和所述延伸部之间的弯折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弯折部相对于所述延伸部弯折。
可选地,所述本体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所述极耳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未设置所述极耳的一侧,所述弯折部和所述本体连接部位于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本体具有卷绕起始层,所述极耳从所述卷绕起始层的一侧延伸出,所述卷绕起始层为所述本体位于最内圈的极片的卷绕起始端部分。
可选地,所述电极组件为两个且沿所述厚度方向并排设置,两个所述本体的第二侧相邻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为条形结构;所述极耳绕过所述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至少部分与所述本体贴合。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极柱相对设置,
在所述支撑件的靠近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凸出于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本体贴合;所述极耳绕过所述第二部分。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极柱相对设置,所述极耳绕过所述第二部分;
在所述支撑件的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且相对所述支撑部弯折设置的导引部;
所述支撑部贴合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导引部贴合于所述弯折部。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引部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中间段和连接于所述中间段的倾斜段,两个所述倾斜段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所述倾斜段贴合于所述本体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各部分的最小厚度均为0.1mm~5mm;所述支撑件的杨氏弹性模量为1000MPa~10000MPa。
可选地,所述电导部的宽度与所述电导部的厚度的比值为100~5000。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极耳相对于高度方向弯折并被连接到连接件,可以提升空间利用率从而增大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电极组件仅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极耳,这样,在本体层叠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极耳的厚度明显减小,在弯折时,最内侧的电导部和最外侧的电导部的端部错位就得到减缓,使最外侧的电导部易于与连接件连接,且最内侧的电导部的冗余度也明显减小,避免电导部插入本体内部造成二次电池短路,从而降低了二次电池短路的风险,因此,这种二次电池装配时,电极组件与连接件易于连接,且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1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