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2355.7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6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恒;谢信乾;吴茜;费永强;毕文平;宋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发送 指示信息 频率集合 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 准确度 调整频率 频率位置 偏移 发送 | ||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用于提高终端设备调整频率偏移的准确度。其中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SSB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SB的频率位置为频率集合中的一个,所述频率集合包括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或者第一频率、第二频率以及第三频率;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SSB和所述指示信息。
本申请要求在2017年12月1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1366520.4、申请名称为“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fifth generation,5G)中的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中,定义了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B),在时域上,一个SSB占用连续的4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在频域上,一个SSB占用连续的240个子载波,这240个子载波例如编号为0至239,这240个子载波属于20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这20个资源块例如编号为从0至19,在每个资源块中,子载波又例如可以编号为0至12
在目前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对NR系统的讨论中,针对一个SSB,其频率位置需要满足同步栅格(raster)规则,即每个SSB的频率位置需要满足同步栅格(raster)规则,其中,SSB的频率位置也可以理解为SSB中参考子载波的频率位置,该参考子载波通常为SSB的中心子载波,例如,为SSB占用的连续的240个子载波中的编号为120的子载波,也就是编号为10的资源块中的编号为0的子载波,该规则目前为,SSB的频率等于(N×900KHz+M×5KHz),其中N为正整数,M为-1或0或1,这些频率或者频率对应的位置可以统称为同步栅格。而终端设备在接入NR系统之前,需要先搜索网络设备广播的SSB,以进行下行同步。通常终端设备会在同步栅格的频率上进行搜索。同时,在NR系统中,一个小区或者载波的中心频率或参考频率需要满足信道栅格规则,及中心频率或参考频率需要等于L×100KHz,或者L×15KHz,或者L×60KHz,L为正整数。具体的,对于0到3GHz的频段,信道栅格位置的频率等于L×100KHz,通常也可以理解为信道栅格值等于100KHz;对于3GHz到24GHz的频段,信道栅格位置的频率等于L×15KHz,即信道栅格值等于15KHz;对于24GHz到100GHz的频段,信道栅格位置的频率等于L×60KHz,即信道栅格值等于60KHz。
在硬件实现中,终端设备的晶振确定频率的精度较低,网络设备的晶振确定频率的精度较高,通常终端设备会根据从网络设备接收的SSB对自身的频率进行再调整,以获得较为精确的频率。在NR系统中,例如网络设备广播的SSB的参考子载波的频率为900MHz,由于终端设备确定的频率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例如终端设备所理解的899.995MHz实际上是900MHz,则终端设备按照终端设备所理解的899.995MHz的频率可成功接收网络设备广播的SSB,考虑到899.995MHz也是满足NR系统中的同步栅格规则的频率,所以终端设备无法发现自身的频率与实际频率存在偏差,这将使得终端设备后续确定的工作频率也存在频率偏差,可能会影响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用于提高终端设备调整频率偏移的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2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