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镁掺杂二氧化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2532.1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1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廖广兰;刘星月;史铁林;刘智勇;韩京辉;涂玉雪;叶海波;汤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51/42 | 分类号: | H01L51/42;H01L51/44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张彩锦;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钙钛矿 镁掺杂 太阳能电池 二氧化钛 空穴传输层 光吸收层 导电基 光阳极 制备 电池 退火 二氧化钛薄膜 前驱体溶液 商业化生产 对电极层 金红石相 清洗处理 丝网印刷 退火处理 水浴法 酞菁铜 沉积 成膜 减小 商用 旋涂 蒸镀 生产成本 制造 | ||
本发明属于微纳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基于镁掺杂二氧化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导电基底进行清洗处理;(2)采用水浴法在所述导电基底上沉积金红石相的镁掺杂二氧化钛薄膜,并进行退火处理,以形成光阳极,退火温度为100℃~120℃;(4)在所述光阳极的表面旋涂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以得到光吸收层;(5)在所述光吸收层的表面蒸镀一层酞菁铜,以形成空穴传输层;(6)通过丝网印刷商用碳桨成膜来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形成碳对电极层,由此结束。本发明还涉及基于镁掺杂二氧化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发明减小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有利于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纳制造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镁掺杂二氧化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能源领域,随着工业的发展,地球蕴藏的化石能源正逐渐枯竭,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成为人类开发的重点,而传统的无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制备工艺复杂、生产环境要求严苛、对环境污染较大等缺点已不符合人类设备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新型太阳能电池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正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自2009年日本Miyasaka等人首次使用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有机金属卤化物CH3NH3PbBr3和CH3NH3PbI3作为敏化剂拉开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序幕以来,在短短几年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由最初的3.8%提升到了22.1%,这不仅要归功于钙钛矿材料本身的特性,如高效的光吸收率,双极性传输特性,较长的载流子寿命和扩散距离,能带可调以及溶液可制备性等,还要归于功能层材料的优化和工艺的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项工艺的不断成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望取代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极具商业前景。
目前,在钙钛矿电池制备领域中,高效率电池的光阳极通常采用高温烧结的锐矿相TiO2,其退火晶化的温度高达500℃,能耗高且不能在柔性基底上应用,不利于电池的商业化生产。此外,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空穴传输材料如spiro-OMeTAD,PTAA等,价格昂贵且电荷传输性能较差,为改善其性能而使用的有机添加剂又极易在空气中氧化,进一步降低了电池的稳定性。对电极通常采用热蒸发贵金属金或者银来制备,能耗较高,且热蒸发往往需要高真空度,再加上贵金属的消耗,使得电池制备成本较高,不利于电池的大规模制备,给电池的产业化带来了困难。
TiO2作为最常用的电荷传输材料,具有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合适的导带和价带值,优异的透光率以及高物理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为了提高其与柔性基底的兼容性,科研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TiO2层的低温制备工艺,如低温旋涂TiO2纳米颗粒原子层沉积、磁控溅射、低温CBD等技术。但是,纯TiO2薄膜存在导电率低和缺陷态密度高等缺点,为了改善这些缺陷,往往需要对TiO2进行掺杂处理,但是掺杂工艺往往是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的,这又有违降低工艺温度的初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镁掺杂二氧化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基于现有光阳极的制备特点,研究及设计了一种生产成本较低且电池稳定性较高的基于镁掺杂二氧化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低温水浴法制备的镁掺杂金红石相TiO2作为光阳极,不仅降低了整体工艺温度,也增强了光阳极的电荷传输能力,改善了TiO2的表面形貌,进而促进了沉积在光阳极上的钙钛矿的良好结晶;使用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更好的三元混合阳离子钙钛矿前驱体材料,增强了所制备电池的稳定性;采用廉价和高稳定性的CuPc和碳分别作为空穴传输层和对电极材料,代替了昂贵的有机高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和贵金属对电极材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2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