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河道淤泥净化剂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2543.X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肖孟富;赖佑贤;黄锦城;陈伟梁;闫晓满;陈健;张程;欧淼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4;C02F101/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淤泥 净化剂 城市河道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柠檬酸三乙酯 改性硅藻土 脱水效果 淤泥处理 茶皂素 海泡石 硫辛酸 木陶瓷 重金属 钠化 去除 净化 水质 生产 环保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淤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淤泥净化剂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城市河道淤泥净化剂主要由钠化海泡石、改性硅藻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木陶瓷、茶皂素、硫辛酸钠和柠檬酸三乙酯组成。本发明提供的城市河道淤泥净化剂可以有效的提高净化后淤泥的脱水效果,去除重金属含量,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淤泥滤液的水质,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成本低、环保的淤泥净化剂,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淤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淤泥净化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仅城市下水道的淤泥,每年的采集量至少可达3000万吨,加上湖泊、河道的淤泥,每年的总集量可达1亿吨以上。采集淤泥有利于疏浚河道、防止水质营养化和净化城市环境。采集后的淤泥的处理技术方法及工艺一般有自然干燥法、真空预压法、土工管袋法、机械脱水法以及直接搅拌固结法等。
然而,上述淤泥处理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自然干燥法使淤泥在自然条件下暴晒脱水,其干燥周期很长,减量不明显;真空预压法利用真空压力去除自由水,含水率降至60%以后脱水困难,减量缓慢,处理周期为数周、数月;土工管袋法利用淤泥自重压密脱水,脱水效果不佳,减量缓慢,处理周期长达数月、数年;机械脱水法利用机械压力挤压脱水,含水率可降至60%左右,但脱水能耗高、产量低。此外,自然干燥法、真空预压法、土工管袋法和机械脱水法均没有对淤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存在污染转移的风险。专利文献CN101070219A公开了一种淤泥处理方法,其具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泥浆淤泥脱水;切碎造粒;然后加热烘干;烘干的温度在100~300℃之间。烘干后淤泥粒可以与煤以10%的添加比例混合,制成混合燃料;烘干后的淤泥粒还可以当做肥料撒入花木栽培土;同时还可以粉碎、制砖、烘烧定型,实现淤泥的资源化利用。但是,上述的泥浆淤泥处理方法时间长,成本大,不易推广,而且处理后的淤泥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循环利用会严重污染环境。
专利文献CN104058568B公开了一种泥浆淤泥处理方法,所述泥浆淤泥处理方法为:一、将泥浆淤泥输送到集浆池中,流入集浆池中的泥浆淤泥在集浆池内进行过滤,直径大于3mm的垃圾由捞毛机清理出集浆池,过滤后的泥浆淤泥在集浆池内得到充分的搅拌;二、加聚合氧化铝和水,三、加聚丙烯酰胺和水,四、在调理罐二内得到充分搅拌后的泥浆淤泥通过螺杆泵被输送到压滤机中,五、在压滤机脱水后压滤水排出,泥浆淤泥形成泥饼;六、泥饼被输送带送出。该方法主要是针对建筑施工桩基过程中产生的废泥浆进行处理,处理效率高,降低处理成本。但是,该淤泥处理方法使用范围窄,而且处理方法繁琐,不利于规模化推广和应用。
另外,目前的淤泥处理方法只侧重于对淤泥的脱水性、抗压强度和耐水性方面的研究,固化后的淤泥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元素、微生物和病毒等有害物质,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会再次污染环境,大大的限制了处理后的淤泥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淤泥处理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河道淤泥净化剂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城市河道淤泥净化剂具有较强的脱水性,同时其还可以有效的吸附淤泥中微生物、病毒和重金属,还可以改善淤泥滤液的水质,使处理后的淤泥可以重复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淤泥净化剂,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
钠化海泡石32~38份、改性硅藻土15~2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0~60份、木陶瓷10~16份、茶皂素6~10份、硫辛酸钠6~8份和柠檬酸三乙酯10~15份。
进一步地,所述城市河道淤泥净化剂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数:
钠化海泡石35份、改性硅藻土2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0份、木陶瓷12份、茶皂素8份、硫辛酸钠7份和柠檬酸三乙酯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25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