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鼠肝硬化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3026.4 | 申请日: | 2018-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5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鄢和新;周徐;黄伟健;曾敏;吴红平;唐为忠;翟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02 | 分类号: | A61K31/02;A61K31/131;A61P1/16;G01N33/48;C12N15/861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6 | 代理人: | 黄海霞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鼠 肝硬化 生理指标 构建 二甲基亚硝胺 肝硬化模型 注射 给药 基因表达分析 周期性采集 动态分析 建模过程 不可逆 检测 建模 死亡率 样本 饲养 便利 防治 恢复 应用 研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鼠肝硬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得大鼠,给所述大鼠交替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和CCL4;b、周期性采集所述大鼠生理指标样本;c、检测并动态分析所述大鼠生理指标,当所述大鼠生理指标显示达到给药停止时间,即停止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和CCL4;d、饲养所述大鼠4~5周,检测所述大鼠生理指标,并与停止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和CCL4时的所述大鼠生理指标比较,若所述大鼠肝硬化没有好转,则判断肝硬化为不可逆肝硬化。根据上述方法构建得到的大鼠肝硬化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肝硬化建模给药停止后肝硬化指标恢复的难题,降低了建模过程的死亡率,并将所构建的模型与基因表达分析结合,为肝硬化的防治与研究提供了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鼠不可逆肝硬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肝脏是动物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重要生命器官,调控着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解毒,储存肝糖原,合成分泌性蛋白质以及生成胆汁等。肝脏本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正常肝脏经三分之二部分肝切除后,残留的成熟肝细胞可快速增殖,并完全取代和恢复缺失肝脏的体积和功能。但是在罹患各种肝脏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脏代谢疾病和肝功能衰竭时,肝脏逐渐失去再生能力,从而导致其生理功能不断下降,最终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灾区”,目前全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2亿,每年还有近百万的新发病例,这些病例中将有20%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
肝硬化是肝脏对各种肝损伤所产生的的弥漫性纤维化和结节再生,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病理阶段。肝硬化在病理上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在临床上没有特异性症状或是体征,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而失代偿期则有明显的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肝功能严重受损。目前临床上针对肝硬化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就是肝脏移植,但是由于肝脏供体持续紧缺,导致肝硬化患者等不到合适的肝源而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建立类似人类失代偿期肝硬化模型,模拟其发病过程及病理改变,是研究失代偿期肝硬化最迫切的需要。
现阶段肝硬化模型建立主要依赖于CCL4来构建。将40%~60%的CCL4橄榄油溶液,根据大鼠体重,按0.13m l/100g给大鼠皮下注射,首剂加倍,每周2次,8~12周形成肝纤维化[1]。DMNA是一种具有肝毒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的化学物质,Kitarnura等曾对大鼠进行DMNA诱导实验,按照10mg/kg体重剂量,给予1%DMNA生理盐水稀释液腹腔注射,每周2次,4~8周,肝小叶可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和出血性坏死病变,且在肝内形成“中心-中心纤维间隔”或“中心-门静脉纤维间隔”[2]。但这些方法构建的肝硬化模型在停止给药后会有一定的好转反应,不利于将其用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且在建模过程中死亡率较高,而现阶段对肝硬化建模评价指标也没有标准。
参考文献:
[1]徐安书、文正荣.肝硬化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0,16(7):1046-1048
[2]张贵阳.肝硬化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J].综述,2008,13(3):266-26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鼠不可逆肝硬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克服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建模方法构建的肝硬化模型在停止给药后会有一定的好转反应,建模过程死亡率较高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鼠不可逆肝硬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大鼠,给所述大鼠交替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和CCL4;
b、周期性采集所述大鼠生理指标样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30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