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造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4030.2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殷正娥;臧文平;韩雪;窦文鑫;吕海龙;李琳慈;赵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锦美碳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H01M4/58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8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制备 复合造粒 惰性气体保护 倍率性能 产品过程 除尘粉 石墨粉 混捏 沥青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造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加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石墨粉副产品(即除尘粉)为原料,经与一定比例沥青混合,进行混捏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复合造粒,最后经解碎、筛分后得到最终产品。通过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倍率性能好,容量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造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铅酸、镍镉、镍氢等二次电池相比,以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方面已迅速普及,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石墨类碳负极材料技术发展比较成熟,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炭微球等,在安全和循环寿命方面性能较好,且廉价、无毒。然而各种碳材料在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要经过破碎、球形化、筛分等工艺,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石墨粉副产品(即除尘粉),约占最初原料的40%以上,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收率,并且造成原材料制造商库存积压,占用资本。本发明目的旨在利用加工成品过程中产生的石墨粉副产品,利用复合造粒技术将其有效利用并加工成倍率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有效利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墨粉副产品(即除尘粉),通过该方法制备出一种倍率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生产负极成品过程中产生的石墨粉副产品(即石墨粉)为基材,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除尘粉等,采用沥青为包覆材料,通过混捏、碳化、解碎、筛分、除铁等工艺,制备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本项发明技术特点为:采用复合造粒技术,采用小粒径的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为基材,通过添加粘结剂,在高温条件下,将小粒径的基材进行复合造粒,得到较大粒度的产品。复合造粒产品与同粒度的产品相比,能有效提高材料的保液性能和降低材料的膨胀率,缩短锂离子的扩展路径,使之在高电压下能够顺利的使锂离子从负极材料中脱出和嵌入,同时提高材料的低温性能和使用寿命。
利用加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制备出倍率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并且工艺相对简单,适合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前三周克比容量测试曲线。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2000倍的SEM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500倍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称取80KG天然石墨(粒度D50 10-13um)和80KG人造石墨(粒度D50 4-8um)和40KG高温沥青(粒度D50 3-6um)在混料机混合30分钟后,加入混捏锅升温混捏,温度120度,2小时后卸载,冷却后装石墨匣铂进行碳化,保持氮气气氛,碳化温度1200度恒温16小时,碳化后解碎、筛分、除铁。
实施例2:
称取40KG中温沥青,熔融状态下加50KG柴油,使两者充分混合。将160KG人造石墨(粒度D50 4-8um)加入混捏锅先干混1小时,然后加入沥青和柴油的混合液,湿混1小时后卸载,冷却后装石墨匣铂进行碳化,保持氮气气氛,碳化温度1200度恒温16小时,碳化后解碎、筛分、除铁。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锦美碳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锦美碳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4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