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系纳米纤维补强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4056.7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1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来;林皓;胡家朋;赵瑨云;徐婕;付兴平;赵升云;吴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瑞碧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F9/10 | 分类号: | D01F9/10;D01F6/54;D01F1/10;C04B35/80 |
代理公司: | 31290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金碎平 |
地址: | 362201 福建省泉州市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纤维 聚丙烯腈 补强剂 硅系 复合纳米纤维 聚丙烯腈溶液 二氧化硅 前驱体 制备 蒸馏水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二甲基乙酰胺 甲基吡咯烷酮 三元混合溶剂 乙醇分散液 原材料来源 低温碳化 二甲亚砜 高温烧结 高温碳化 浓氨水 预氧化 淬火 乙醇 滴加 溶解 | ||
1.一种硅系纳米纤维补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丙烯腈溶解于
S2、将所述聚丙烯腈溶液在-40~-10℃下进行淬火后,用乙醇除去所述
S3、将所述第一前驱体分散于乙醇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浓氨水和蒸馏水,控制pH值为9~10后,以0.02~0.1 mL/s的速率滴加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分散液,滴加结束后反应5~10h,将反应产物进行离心分离,收集固体部分用乙醇进行洗涤后,在-70℃下冷冻干燥,得到聚丙烯腈/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纤维;
S4、将所述聚丙烯腈/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纤维置于气氛炉中,将空气以30~50 μL/min的流量通入气氛炉中,同时,将气氛炉以2~5℃/min的升温速率从25℃升温至200~260℃,并在200~260℃下保温1~2h进行预氧化处理,然后将氮气以50~100μL/min的流量通入气氛炉中,将气氛炉的温度以2~4℃/min的升温速率从200~260℃升至600~700℃,并在600~700℃下保温1~2h进行低温碳化处理后;在保持氮气通入的条件下,将气氛炉以2~4℃/min的升温速率从600~700℃升温至800~1000℃,并在800~1000℃下保温1~2h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后,将氩气以50~100μL/min的流量通入气氛炉中,将气氛炉的温度以3~5℃/min的升温速率从200~1000℃升至1100~1300℃,并在1100~1300℃下保温1~2h进行高温烧结,得到SiC纳米纤维,即所述硅系纳米纤维补强剂;
所述聚丙烯腈溶液中,聚丙烯腈的质量分数为3~5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系纳米纤维补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系纳米纤维补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第一前驱体在乙醇中分散后的质量分数为0.1~0.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系纳米纤维补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为:
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乙醇中分散,得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醇分散液,其中,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浓度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瑞碧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学院,未经晋江瑞碧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40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