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范德华力的微小型抓取装置及其抓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5541.6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汪中原;戴振东;尹寿芳;邓克波;王犇;郑墨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黏附材料 纵向竖板 自由端 撕除 底板 抓取 支撑固定框架 范德华力 控制系统 目标物体 压力装置 抓取装置 微小型 抓取物 脱附 空间环境 预定位置 夹持 下端 下压 卸载 黏附 捕获 搬运 应用 | ||
1.一种基于范德华力的微小型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固定框架,以及设置在支撑固定框架内的仿生黏附材料和黏脱附控制系统;
所述支撑固定框架包括底板(11)以及安装于底板两侧的纵向竖板(12);
所述仿生黏附材料(21)的一侧安装于纵向竖板(12)下端,另一侧为自由端且能够延安装于纵向竖板(12)的一侧旋转;
所述黏脱附控制系统包括位于仿生黏附材料(21)上方的压力装置,以及与仿生黏附材料(21)自由端连接的撕除装置;
通过压力装置下压仿生黏附材料(21)与预抓取物表面进行黏附,转移到预定位置后再通过撕除装置将仿生黏附材料(21)延自由端一侧进行撕除从而分离抓取物;
所述底板(11)上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1),第二驱动电机(41)的驱动轴上饶有一束第二连接线(411),所述第二连接线(411)连接仿生黏附材料(21)一侧的自由端,并能够沿水平方向拉紧仿生黏附材料(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范德华力的微小型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包括位于仿生黏附材料(21)上方的两块压板(31)以及驱动压板(31)上下运动的伸缩杆(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范德华力的微小型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撕除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3)和第一连接线(331),所述第一连接线(331)穿过压板(31)近纵向竖板(12)的一端并连接仿生黏附材料(21)一侧的自由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3)将仿生黏附材料(21)延其自由端一侧向上提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范德华力的微小型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下部设有U形框体(51),所述U形框体(51)底部与纵向竖板(12)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连接线(411)穿过U形框体(51)底部与仿生黏附材料(21)的自由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范德华力的微小型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2)包括内杆(321)和套筒(322),所述内杆(321)位于套筒(322)内部,内杆(321)顶部设有电机,套筒(322)内壁设有螺纹,内杆(321)通过电机与套筒(322)内的螺纹配合,驱动内杆(321)上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范德华力的微小型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电机(34),第三驱动电机(34)输出轴上饶有第三连接线(341);所述伸缩杆(32)包括内杆(321)和套筒(322),所述内杆(321)位于套筒(322)内部,内杆(321)顶部通过弹簧与套筒(322)连接;第三连接线(341)与伸缩杆(32)底部连接,通过第三驱动电机(34)和弹簧驱动伸缩杆(32)上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基于范德华力的微小型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平面上安装有第一横向板(13)和第二横向板(14);第一横向板(13)和第二横向板(14)将底板(11)分隔成上、中、下三块区域,且两端分别与两条纵向竖板(12)连接,竖板、底板与横向板两两垂直;所述伸缩杆(32)贯穿第一横向板(13)和第二横向板(14);所述第一连接线(331)贯穿第一横向板(13)和第二横向板(14)近纵向竖板(12)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55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