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5698.9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8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昌;李乐雪;赵悦;曾旭;赵建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D27/00 | 分类号: | F25D27/00;C02F3/12;C02F3/3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导 强化 传输 生物 污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系统包括:
进水池(8),与进水池(8)经管道连接的反应池(3),该反应池内设有数对上挡板(4)及下挡板(5),将反应池(3)分隔成附着反应区(31)和悬浮反应区(32),所述的附着反应区(31)内竖直放置有若干光波导载体,所述的悬浮反应区(32)内底部装有曝气管(6),该曝气管(6)与反应池(3)外的进气泵(10)相联构成曝气组件;
所述的光波导载体包括光源(71)和波导载体(72),所述的光源设置在反应池(3)外,所述的波导载体(72)竖直设置在附着反应区(31)内;
所述的波导载体(72)的侧面为锯齿状,锯齿状的凹陷处为光散射中心,凹陷处的深度为5-20mm,凹陷处形成的角度为8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导载体(72)为生物膜生长的载体,为透明材质,由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或有机玻璃(PMMA)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71)为自然光源或人工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光源采用荧光灯或LED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挡板(4)上端竖直,下端倾斜,倾斜角度设为40°-50°,上挡板底部距池底10-20cm,所述的下挡板(5)整体竖直,下挡板上端距池顶10-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反应区(31)和悬浮反应区(32)交替分布,体积之比为1:1-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池(8)与反应池(3)的连接管道上设有进水阀(1)及进水泵(9),反应池(3)的出水管道上设有出水阀(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组件的进气主要成分为CO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组件的进气为经过过滤的工业废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3)的附着反应区(31)和悬浮反应区(32)内均接种活性污泥和藻类,所述的藻类为小球藻或栅藻、铜绿微囊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569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酯填料
- 下一篇:一种循环式EGSB反应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