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降低河道水体总氮总磷指标的复合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6274.4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弟;赵金涛;王艳云;李云冉;许高鹏;陈奇;张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山恒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7 | 分类号: | C02F1/467;C02F1/463;C02F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磷指标 复合配方 火山岩 陶粒 单独使用 技术联合 水体治理 河道水 铁屑 总氮 配置 水体 河道 湖泊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降低水体总氮总磷指标的复合配方,由铁屑(含碳)、铜、铝、火山岩、陶粒及特殊水泥配置而成,配置比例35.43%:0.11%:0.54%:11.07%:33.22%:19.63%;本发明提供的快速降低水体总氮总磷指标的复合配方,适用于河道、湖泊等黑臭水体治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能快速降低水体中总氮总磷指标。
技术领域
发明公布了一种快速降低水体总氮总磷指标的复合配方,属于水域治理领域的一项技术,适用于河道、湖泊等黑臭水体治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能快速降低水体中总氮总磷指标。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各种水体包括河道、湖泊和各种景观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发绿、发臭等现象,不仅影响了景观水域的视觉效果,更影响了周围居住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因此,行之有效的河道水体处理技术成为各大中小城市迫切要解决的课题。在现行处理河道水体的方法中,绝大多数投资大、维护成本昂贵、而且难以达到长期治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速降低水体总氮总磷指标的复合配方,其中,具体技术方案为:
由铁屑(含碳)、铜、铝、火山岩、陶粒及特殊水泥配置而成,配置比例35.43%:0.11%:0.54%:11.07%:33.22%:19.63%;
上述的快速降低水体总氮总磷指标的复合配方,其中:铁屑尺寸:长度≤1cm,宽度小于等于0.5cm,厚度≤0.2cm;铜尺寸:细粉状;铝:细粉状;火山岩:直径≤1cm;陶粒:直径≤1cm;水泥:特供水泥粉剂。
一种氮磷降解石,由上述的快速降低水体总氮总磷指标的复合配方制作而成。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适用于河道、湖泊等黑臭水体治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能快速降低水体中总氮总磷指标,投资小、维护成本低、而且能达到长期治理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方法适用于河道、湖泊等黑臭水体治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能快速降低水体中总氮总磷指标。
本复合配方配方主要有铁屑(含碳)、铜、铝、火山岩、陶粒及特殊水泥配置而成,配置比例35.43%:0.11%:0.54%:11.07%:33.22%:19.63%;铁屑尺寸:长度≤1cm,宽度小于等于0.5cm,厚度≤0.2cm;铜尺寸:细粉状;铝:细粉状;火山岩:直径≤1cm;陶粒:直径≤1cm;水泥:特供水泥粉剂。
较佳的,根据上述的配置,制作成类似空心砖的氮磷降解石。
氮磷降解石使用60分钟后,使用国标方法检测样品组及空白组的总氮、总磷指数。
反应原理:根据铁、铜、铝和碳电极电位差,在电解质溶液中,利用金属腐蚀法,形成原电池,通过微电解反应、电催化氧化反应、絮凝和吸附等,降低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使用火山岩和陶粒的原因:由于微电解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填料表面会形成钝化膜,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也会部分沉积在填料表面上,这样就阻隔了填料与废水的有效接触,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添加火山岩和陶粒,利用骨料之间的间隙,同时增加曝气(可以将氮磷降解石放入一个可以曝气的装置中,供氧量控制在3-5mg/L),增加水体的流动性,防止金属表面钝化或板结,提高效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山恒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山恒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62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