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量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7013.4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白崇东;李远卓;刘玉;李希民;刘春生;梁永杰;李晓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同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量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读取源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并解析出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字典、数据库对象和事务数据;通过交易文件的形式发送所述数据字典与所述数据库对象构成的数据框架到目标数据库的数据接收端;通过交易文件的形式发送所述事务数据发送到数据接收端;所述数据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框架和事务数据按顺序装载到目标数据库中,实现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同步。利用本发明可提升数据库的同步效率,减少数据库的负载,降低数据库的资源占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量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库是应用业务系统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数据库的稳定以及业务的连续性是应用业务系统中最关注的问题。
在许多数据库应用场景中(如双活、异地容灾等),通常需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同步。
现今通常将原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通过第三方数据容器转移到目标数据库。例如,可将原数据库中的数据拷贝到磁盘,再通过磁盘拷贝至目标数据库中,也可采用调用SQL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但这些方法数据同步速度慢,数据库的负载比较重,无法快速实现原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数据的实时同步,并且在数据同步过程中还会影响线上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方法,能够提高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数据实时同步的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量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量数据的同步方法,包括:
读取源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并解析出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字典、数据库对象和事务数据;
通过交易文件的形式发送所述数据字典与所述数据库对象构成的数据框架到目标数据库的数据接收端;
通过交易文件的形式发送所述事务数据发送到数据接收端;
所述数据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框架和事务数据按顺序装载到目标数据库中,实现所述源数据库和所述目标数据库的同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量数据的同步装置,包括:
读取文件模块,用于读取源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并解析出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字典、数据库对象和事务数据;
发送数据框架模块,用于通过交易文件的形式发送所述数据字典与所述数据库对象构成的数据框架到目标数据库的数据接收端;
发送事务数据模块,用于通过交易文件的形式发送所述事务数据发送到数据接收端;
加载文件模块,用于所述数据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框架和事务数据按顺序装载到目标数据库中,实现所述源数据库和所述目标数据库的同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下方法:
读取源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并解析出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字典、数据库对象和事务数据;
通过交易文件的形式发送所述数据字典与所述数据库对象构成的数据框架到目标数据库的数据接收端;
通过交易文件的形式发送所述事务数据发送到数据接收端;
所述数据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框架和事务数据按顺序装载到目标数据库中,实现所述源数据库和所述目标数据库的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7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绘资料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键值对数据库的多源异构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