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智能节能中央空调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7424.3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3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紫霞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F24F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百叶窗 节能中央空调 手动调节装置 新型智能 出风口 封板 回风口 接线管 转页 电磁动力装置 侧面连接 传动连接 机体侧面 机体内部 角度固定 快速降温 连接装置 传动带 接电 拉绳 冷气 断电 焊接 连通 | ||
1.一种新型智能节能中央空调,其结构包括出风口(1)、百叶窗(2)、回风口(3)、封板(4)、接线管(5)、机体(6)、手动调节装置(7)、管道(8),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板(4)焊接在机体(6)底部,所述封板(4)的中间开有出风口(1),所述出风口(1)上安装有百叶窗(2),所述百叶窗(2)的四周设有回风口(3),所述机体(6)内部安装有手动调节装置(7),所述手动调节装置(7)与百叶窗(2)传动连接,所述机体(6)的侧面连接有接线管(5),所述管道(8)与机体(6)侧面连通;
所述百叶窗(2)由转页(20)、传动带(21)组成,所述转页(20)设有3个以上,所述转页(20)之间两两平行,所述转页(20)之间通过传动带(21)传动连接,所述转页(20)由连接轴(200)、第一皮带轮(201)、页轴(202)、页片(203)、第二皮带轮(204)组成,所述页片(203)的中间轴处焊接有页轴(202),所述页轴(2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皮带轮(201)、第二皮带轮(204)相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201)、第二皮带轮(204)的外侧均连接有连接轴(200);
所述手动调节装置(7)由制动装置(70)、复位装置(71)、拉动装置(72)、旋转装置(73)、推动装置(74)、连接装置(75)、电机(76)、壳体(77)、电磁动力装置(78)组成;
所述壳体(77)内部安装2个推动装置(74)及与之相配合的2个连接装置(75),2个连接装置(75)分别设在转页(20)的两端并与之相配合,所述电磁动力装置(78)与分别通过2个推动装置(74)与连接装置(75)传动连接,右端的连接装置(75)与电机(76)相连接,左端的连接装置(75)通过旋转装置(73)与拉动装置(72)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装置(73)与复位装置(71)铰链连接,所述复位装置(71)与制动装置(70)相连接,所述制动装置(70)与电磁动力装置(78)活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节能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动力装置(78)由电磁铁(780)、导柱(781)、衔铁(782)、拉绳(783)、主动齿轮(784)、齿轮轴(785)、拉杆(786)、中间齿轮(787)、第一链条齿轮(788)、链条(789)、第二链条齿轮(7810)、从动齿轮(7811)组成,所述电磁铁(780)上方设有衔铁(782),所述导柱(781)贯穿与之相配合的衔铁(782),所述导柱(781)固定连接在电磁铁(780)顶面,所述衔铁(782)与拉绳(783)一端相连接,所述拉绳(783)另一端与拉杆(786)相连接,所述拉杆(786)的中间与齿轮轴(785)固定连接,所述齿轮轴(785)与主动齿轮(784)贯穿连接,所述主动齿轮(784)与中间齿轮(787)相啮合,所述中间齿轮(787)与第一链条齿轮(788)为同心圆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条齿轮(788)通过链条(789)与第二链条齿轮(781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链条齿轮(7810)与从动齿轮(7811)为同心圆且两者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节能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74)由输出齿轮(740)、偏心块(741)、弧形块(742)、导杆(743)、导套(744)、铰接座(745)、转轴(746)、移动块(747)、弹簧杆(748)、套板(749)组成,所述输出齿轮(740)与偏心块(741)较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偏心块(741)较小的一端与弧形块(742)活动接触,所述弧形块(742)连接在导杆(743)一端,所述导杆(743)贯穿与之相配合的导套(744),所述导杆(743)另一端通过铰接座(745)与移动块(747)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块(747)套设在转轴(746)上,所述移动块(747)另一端与弹簧杆(748)的杆头相接触,所述弹簧杆(748)的杆尾贯穿与之配合的套板(749)与连接装置(75)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紫霞,未经李紫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74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