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电帽电极电解液自补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7450.6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2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谢松云;段绪;许家栋;谢辛舟;孟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476 | 分类号: | A61B5/04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液 补充装置 液囊 脑电帽 电极电解液 塑料管 脑电采集 湿电极 加液 单个电极 电解液瓶 引入电极 专利结构 多导联 电极 补充 挥发 长时 滚轮 毛细 棉芯 海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电帽电极电解液自补充装置,所述电解液自补充装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个电极电解液自补充装置,包括多导联湿电极脑电采集帽,若干个电解液液囊,塑料管,棉芯。第二部分为单个液囊加液的装置,包括电解液瓶,塑料管,速度滚轮。本发明通过毛细原理使电解液自动从液囊引入电极的海绵中,达到为电极补充电解液的作用,解决了由于电解液挥发导致的脑电采集实验无法长时间进行的问题。当实验持续时间较长时,可以另外增加为单个液囊加液的装置,达到源源不断补充电解液的目的。该专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针对湿电极脑电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电生理信号采集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电帽电极电解液自补充装置。
背景技术
用来采集脑电信号的脑电帽利用弹性网帽将电极固定在头皮与邻近位置并通过导线将电信号传输给信号放大器。为了使电极与头皮之间形成良好而稳定的电接触,需要利用电解液将海绵浸湿放置在电极与头皮之间,通常情况下,海绵与电极的位置固定,在脑电帽佩戴正确以后,逐个向海绵内注入电解液,直到电极与头皮表面的阻抗变小。电极与头皮表面的阻抗值与电极中海绵的电解液量负相关,从而影响所采集的脑电信号的质量。
然而在脑电采集实验中,电解液容易挥发,尤其头皮温度较高的顶区挥发更快,因此规定每半小时就要手动添加一次电解液。加液时需要中断实验,操作人员利用塑料滴管将电解液挤入电极中的海绵里。
手动添加电解液这项操作有以下缺点:
1)耗时,脑电帽电极数量越多越耗费时间;
2)中断实验影响实验的连续性;
3)每段实验末期数据质量差,每段实验的后半段由于电解液挥发大而导致阻抗增大,从而影响采集的数据质量;
4)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影响被试的舒适感,新手难以控制每次挤入电解液的量,挤入太多会沿着被试的头皮流下,增加不适感。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自动给电极补充电解液。即给每个电极上固定一个液囊,让囊中的液体自动引入与头皮接触的海绵里,达到自动补充电解液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手动补充电解液带来的实验操作繁琐、耗时,末段脑电数据质量下降等问题,提供一种脑电帽电极电解液自补充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部分,提供了一种单个电极的电解液自补充装置,包括多导联湿电极脑电采集帽,若干个电解液液囊,塑料管,棉芯。分别在每个电极背部安装一个透明液囊,囊中注入电解液,用塑料摁扣将液囊与电极固定,每个液囊底部伸出一段塑料导管,导管另一端插入电极正面吸水海绵内,将吸水棉芯插入导管内,电解液通过毛细原理被引入海绵中,达到为单个电极补充电解液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部分,为单个液囊加液的装置,包括电解液瓶,塑料管,速度滚轮。当脑电采集实验时间较长时,液囊中仅存的3ml左右电解液无法满足长时间的实验要求,因此需要添加第二部分为单个液囊加液的装置。在本发明中利用吊瓶原理为单个液囊加液,将电解液瓶倒挂在支架上,使之位于脑电帽后上方,电解液瓶伸出的塑料管上带有速度调节滚轮,若干段塑料管分支分别插入液囊上方封口处,达到为单个液囊加液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单个电极的电解液自补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为单个液囊加液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7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