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坡耕地耕作侵蚀的旋耕刀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8247.0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敏;黎晓;李富程;王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33/04 | 分类号: | A01B33/04;A01B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刀 转动轴 耕作侵蚀 固定桩 旋耕刀 刀头 主刀 安装孔 坡耕地 农业机械技术 螺纹紧固件 土地生产力 等距布置 焊接方式 土坡 土壤 防治 减小 紫色 焊接 破碎 耕作 耕地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治坡耕地耕作侵蚀的旋耕刀,由主刀、左侧空心刀、右侧空心刀、转动轴、固定桩以及安装孔组成,左侧空心刀和右侧空心刀焊接在主刀上,主刀与左侧空心刀、右侧空心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刀头,刀头利用螺纹紧固件连接在固定桩上,固定桩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转动轴上,转动轴等距布置六个刀头,并在转动轴两端各设置两个安装孔。该旋耕刀能够减小耕作侵蚀,增加紫色土坡耕地的耕作深度,加大土壤的破碎效果,长期使用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坡耕地耕作侵蚀的旋耕刀,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耕作紫色土坡耕地的旋耕机。
背景技术
紫色土丘陵区土层浅薄、抗蚀性差,结构松散易侵蚀,通常情况下浅薄的土层直接下伏母岩,由于这些坡耕地具有坡度大、坡长短、土层薄的特点,且耕作强度大,强烈的耕作侵蚀导致紫色土区上坡部位土壤严重流失,土层变浅。实践中绝大多数紫色土坡耕地上部始终维持10-20 cm的土层厚度,这个厚度基本上取决于耕作深度。旋耕机是紫色土丘陵区不可或缺的农业机械,具有质量轻、结构紧凑的特点。旋耕机相比传统耕作机具明显减小了耕作侵蚀,但其产生的耕作侵蚀仍不可忽视。旋耕机一般耕作较浅,多年连续耕作易导致耕层变浅、理化性质变劣,长期使用可导致紫色土坡顶浅薄的土层进一步变薄,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和土壤可持续利用。定期深耕对于维持紫色土耕层深度至关重要,然而耕作深度的增加,将导致耕作位移量和耕作侵蚀速率增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坡耕地耕作侵蚀的旋耕刀,解决了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因发生耕作侵蚀导致土层变薄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治坡耕地耕作侵蚀的旋耕刀,由主刀、左侧空心刀、右侧空心刀、转动轴、固定桩以及安装孔组成,主刀与左侧空心刀、右侧空心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刀头,刀头利用螺纹紧固件连接在固定桩上,固定桩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转动轴上,转动轴等距布置六个刀头,并在转动轴两端各设置两个安装孔。
所述旋耕刀分为两个刀组,每个刀组包含三个刀头,在六棱柱上间隔一个平面等距布置,相邻两个刀头之间的夹角为120°,刀组之间相邻的两个刀头间隔两个平面,夹角为180°。
所述刀头的弯度优选控制在90°- 100°,主刀的尖端具有刀刃,主刀固定端设有刀头安装孔。
所述左侧空心刀和右侧空心刀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主刀上,厚度与主刀的厚度一致,面向主刀内侧设有刀刃。
所述六棱柱转轴为中空轴,并可通过两侧的安装孔连接在旋耕机上。
所述固定桩上有两个连接螺丝的固定桩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通过厚度呈现渐变的主刀及其刀刃增加对坡耕地的耕作深度;(2)分布在主刀两侧且左右对称的左、右侧空心刀对大土块进一步破碎,空心部分在耕作中漏土,减少了旋耕机耕作坡耕地时的耕作侵蚀,改善了破碎效果;(3)长期使用该旋耕刀可增加土层深度,有助于改善坡耕地的耕层土壤质量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细节和使用方法。
图1是现有旋耕机耕作紫色土坡耕地。
图2是现有旋耕机的旋耕刀。
图3是一种防治坡耕地的旋耕刀的正视图。
图4是一种防治坡耕地的旋耕刀的侧视图。
图5是一种防治坡耕地的旋耕刀刀头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8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