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酸甲醛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8452.7 | 申请日: | 2018-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夏家信;施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5/79 | 分类号: | C07C45/79;C07C47/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醛 吸附 阴离子交换树脂 超低酸 吸附塔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甲醛储罐 再生 甲酸 催化氧化反应 投入生产 除盐水 甲醛泵 输送泵 顺流 洗涤 检测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酸甲醛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经过催化氧化反应得到的37%甲醛泵入第一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塔,利用其中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其中的甲酸,吸附过后的甲醛成品去甲醛储罐;b.检测甲醛中酸含量≧0.005%时,将输送泵切换到第二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塔(2),继续对37%甲醛利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其中的甲酸,吸附过后的甲醛成品去甲醛储罐;c.对第一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塔进行再生,用3~5%NaOH溶液进行顺流再生,然后用除盐水进行洗涤,再生后继续投入生产使用。本发明有以下优点:可以连续生产超低酸甲醛,满足市场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低酸甲醛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醛,化学式 HCHO,式量30.03,又称蚁醛。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1),液体密度0.815g/cm³(-20℃)。熔点-92℃,沸点-19.5℃。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达55%,通常是 40%,称作甲醛水,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甲醛可由甲醇在银、铜等金属催化下脱氢或氧化制得,也可由烃类氧化产物分出。用作农药和消毒剂,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乌洛托品、季戊四醇和染料等的原料。
甲醛生产技术长期未取得较大突破,使得甲醛生产的门槛较低,导致甲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在催化氧化法制备的甲醛溶液中,甲醛成品往往含有一定量的甲酸,使得产品稳定性受到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下游厂家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超低酸甲醛的生产方法,本法具有连续对甲醛成品进行离子交换吸附,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作吸附剂,将37%的甲醛成品中含有的甲酸进行吸附,从而达到超低酸甲醛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超低酸甲醛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经过催化氧化反应步骤得到的37%甲醛通过输送泵泵入第一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塔,利用其中的设置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其中的甲酸,吸附过后的甲醛成品去甲醛储罐;
b.当检测产品甲醛中酸含量≧0.005%时,及时将输送泵切换到第二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塔,继续对37%甲醛利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其中的甲酸,吸附过后的甲醛成品去甲醛储罐;
c.对第一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塔进行再生,用3~5%NaOH溶液进行顺流再生,然后再用除盐水进行洗涤,再生后继续投入生产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有以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是D301弱碱性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
所述吸附塔采用的是体积10m3,高径比为3.77的不锈钢储罐,内设三层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槽,三层吸附槽之间增加折流板,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吸附甲醛成品中的甲酸。
采用3~5%NaOH溶液、碱液流速3~5m/s、时间1~2h对吸附塔中的吸附槽进行顺流冲洗再生,然后再用除盐水进行对吸附槽进行洗涤,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结束后,利用除盐水洗涤,吸附槽PH=7.2~8.0 ,循环使用。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催化氧化来的37%甲醛成品泵入第一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塔进行吸附,吸附过后的成品去甲醛储罐,生产一段时间后,通过检测成品甲醛的酸度来判断吸附效果,如果吸附效果变差,及时切换到第一阴离子交换树脂槽,对第一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塔进行再生,打开3~5%NaOH溶液进行顺流再生,然后再用除盐水进行洗涤,再生后继续投入生产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84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