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切割聚乙烯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9219.0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依民;邹黎明;朱卫彪;王燕萍;夏于旻;郑伟;倪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08 | 分类号: | D01D5/08;D01D5/12;D01D5/22;D01D5/32;D01D5/34;D01F1/10;D01F8/06 |
代理公司: | 31303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金利琴<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割 聚乙烯 复合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防切割聚乙烯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聚乙烯B、聚乙烯C和混有棒状金属、无机超细颗粒或纤维填料的聚乙烯A经熔融-高压纺丝制得防切割聚乙烯复合纤维,所述高压的压力为100~260MPa;
纺丝时,聚乙烯B的熔体和混有棒状金属、无机超细颗粒或纤维填料的聚乙烯A的熔体分别由两个挤出机和注入口进入同一喷丝孔,并在喷丝孔的入口处与聚乙烯C的熔体复合,聚乙烯A和聚乙烯B的分子量不同且取值范围为100~150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聚乙烯B、聚乙烯C和混有棒状金属、无机超细颗粒或纤维填料的聚乙烯A分别经双螺杆机挤出机B、C和A挤出后进入复合纺丝箱体中,后经卷绕、三级热拉伸和热定型制得防切割聚乙烯复合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螺杆机挤出机B、C和A的温度分别为180~260℃、180~260℃和200~260℃,喷头拉伸比为35~120,卷绕的速度为600~1500m/min,热定型的温度为115~150℃,时间为3~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热拉伸的具体工艺参数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防切割聚乙烯复合纤维整体呈三维卷曲,其横截面为三复合结构,由皮层和并列型双组分芯层组成;
皮层材质为聚乙烯C,芯层双组分的材质为分子量不同且取值范围为100~150万的聚乙烯A和聚乙烯B,聚乙烯A中均匀分散有棒状金属、无机超细颗粒或纤维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切割聚乙烯复合纤维的纤维卷曲数为8~14个/25mm,拉伸强度为12~16cN/dtex,拉伸模量为420~700cN/dtex;由所述防切割聚乙烯复合纤维制得的防切割手套按照ISO13997进行防切割测试,切割力为13~22N。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C的分子量为100~150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切割聚乙烯复合纤维中聚乙烯A、聚乙烯B和聚乙烯C的体积比为1:1~5: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A中棒状金属、无机超细颗粒或纤维填料的体积含量为20~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金属、无机超细颗粒或纤维填料的直径为1~15微米,长度为5~100微米,材质为不锈钢、合金钢、钛合金、玻璃或玄武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92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