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流构件和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9458.6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8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邢承友;郑于炼;朱涛声;郭志君;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2 | 分类号: | H01M2/22;H01M2/26;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件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流构件和电池。集流构件包括导出体和相对于导出体可弯折地设置的连接体,导出体包括固持结构,固持结构用于在连接体弯折时被固定。在对本发明的连接体进行弯折时,操作人员可以利用夹持工具固定夹持设置于导出体上的固持结构从而使集流构件在连接体翻折时的受力可以传递至夹持工具处,从而避免受力对电极组件产生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元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流构件和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因此在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动汽车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电动汽车对为其提供能量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电芯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现有技术中电池的集流构件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焊接装配后将集流构件进行弯折,从而减小集流构件占用的内部空间以提升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但是发明人发现在对集流构件进行弯折时,集流构件会产生变形并压向电极组件而对电极组件产生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构件和电池,以避免在对集流构件进行弯折时对电极组件产生损伤。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流构件,用于对电极组件与外部进行电连接,集流构件包括导出体和相对于导出体可弯折地设置的连接体,导出体包括固持结构,固持结构用于在连接体弯折时被固定。
进一步地,导出体还包括用于连接固持结构与连接体的内部连接结构,固持结构相对于内部连接结构朝远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凸出设置。
进一步地,内部连接结构为片状,固持结构的靠近电极组件的表面与内部连接结构的靠近电极组件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固持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内部连接结构的纵向两端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
进一步地,导出体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外部连接结构,第一固持部设置于外部连接结构与内部连接结构之间,第二固持部设置于内部连接结构的远离外部连接结构的端部。
进一步地,连接体为两个,两个连接体分别位于导出体的横向两侧。
进一步地,集流构件为一体式结构,并且集流构件由片状金属弯折而成。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如上所述的集流构件,连接体与电极组件的极耳连接,导出体用于与外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电池还包括设置于电极组件的顶部的顶盖,固持结构设置于电极组件的侧面,固持结构相对于电极组件的侧面凸出的距离小于顶盖的边缘相对于电极组件的侧面凸出的距离。
进一步地,导出体沿电极组件的侧面延伸,固持结构的靠近电极组件的表面与电极组件的表面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集流构件和电池,集流构件包括导出体和相对于导出体可弯折地设置的连接体,导出体包括固持结构,固持结构用于在连接体弯折时被固定。在对本发明的连接体进行弯折时,操作人员可以利用夹持工具固定夹持设置于导出体上的固持结构从而使集流构件在连接体翻折时的受力可以传递至夹持工具处,从而避免受力对电极组件产生损伤。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9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 下一篇:绝缘防护汇流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