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汇流排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0496.3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1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刚;周友盛;王军人;陈隐嵩;张小瑞;丁伟;叶宁;吴斌;蓝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亚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04 | 分类号: | B22D19/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林世庭 |
地址: | 354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汇流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蓄电池汇流排成型装置,其包括成型模具、分隔片和动力装置,成型模具对应跨桥孔设有插槽,插槽内插置有分隔片,分隔片的一端位于跨桥孔上,分隔片的另一端与动力装置固定连接,动力装置包括弓形固定框、第一连接板、驱动气缸、至少2个动力柱和2个导向柱,弓形固定框的两端固定于成型模具的一侧边的两端,至少2个导向柱的一端固定于成型模具的侧边,导向柱的另一端固定于弓形固定框上,第一连接板活动套设在导向柱上,动力柱的一端和分隔片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动力柱的另一端自由穿透弓形固定框,并与驱动气缸连接。本发明的分隔片的动力装置实现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铸焊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蓄电池汇流排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铸焊是铅酸蓄电池组装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 道工序,铸焊所得到的汇流排和跨桥质量是影响铅酸蓄电池质量的重要因素。
汇流排跨桥焊是指利用模具将已经排列组合好的极群组正负极耳分别铸 焊正极和负极汇流排,并通过跨桥按照电源串联原理将一定数量的极群组串 联。而且,现有的方法制造汇流排,质量难以控制,汇流排成型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蓄电池汇流排成型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蓄电池汇流排成型装置,其包括成型模具、分隔片和动力装置,成型模具上设有若干对汇流排槽,每对汇流排槽通过一跨桥孔连通且呈对称分布,跨桥孔深度大于汇流排槽深度,成型模具对应跨桥孔设有插槽,插槽内插置有分隔片,分隔片的一端位于跨桥孔上,分隔片的另一端伸出成型模具外侧边,分隔片的另一端与动力装置固定连接并随动力装置运动,插槽的深度小于跨桥孔深度,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包括设于成型模具一侧的弓形固定框、第一连接板、驱动气缸、至少2个动力柱和至少2个导向柱,弓形固定框的两端固定于成型模具的一侧边的两端并在弓形固定框与成型模具之间形成活动空间,至少2个导向柱的一端固定于成型模具的侧边,导向柱的另一端固定于弓形固定框上,第一连接板活动套设在导向柱上,动力柱的一端和分隔片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动力柱的另一端自由穿透弓形固定框,并与驱动气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片的形状与插槽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片高度大于插槽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动力柱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连接板的一面,第二连接板的另一面与驱动气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 复位弹簧套设在导向柱上且顶置于第一连接板和弓形固定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片由已知刚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进行汇流排跨桥焊时,将所述分隔片插入插槽内,再向成型模具中注铅,待成型模具冷却、汇流排和跨桥定型后,抽出分隔片并脱模。
分隔片抽插由动力装置驱动,动力柱在驱动气缸的带动下带动分隔片抽插于成型模具的插槽内。动力装置采用第一连接板整体带动同一侧的分隔片动作,操作统一规范且简洁快速。导向柱的设置保证了分隔片抽插过程的稳定性。另外设置复位弹簧,助力分隔片轻松插置于插槽内。第二连接板的设置是的驱动气缸的以面的形式带动动力柱平稳的动作。
本发明通过模具使汇流排跨桥一次性成型,由分隔片插槽水平插入分隔片空出隔板避位孔,节约了铅液,方便电池极群装入电池盒;且分隔片的动力装置实现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铸焊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蓄电池汇流排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亚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亚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04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