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边渗漏水修缮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1147.3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宏;张立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防水博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B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陈剑聪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漏水 修缮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边渗漏水修缮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在管边与混凝土层的交接部位的下方凿一“V”形槽;S2.采用粗砂纸将管边表面打磨成粗糙面;S3.采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涂刷界面防水剂;S4.在V”形槽深处采用止水条进行封堵;S5.采用“结构修补砂浆”进行结构补强;S6.涂刷一道“聚合物水泥基柔性防水涂料”;S7.将浸泡过“聚合物水泥基柔性防水涂料”的聚酯布,平整粘贴在上面;S8.表面再涂刷“聚合物水泥基柔性防水涂料”一道;S9.采用“防水砂浆”整体粉刷保护。本发明通过结构设计、使用多种防水材料,以及与工艺相结合,系统解决管边渗漏水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边渗漏水修缮工艺。
背景技术
屋面管边是极易产生渗漏的特殊部位,漏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工程变形过大,超过允许变形范围,主要是热胀冷缩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⑵给排水管在工作时,会有微震动,导致管边与混凝土交接部位开裂。
⑶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没有达到密实程度,产生了疏松、狗洞、蜂窝等现象,形成了渗漏水的通道。
⑷施工中对管边防水未加强处理。
管边一旦渗漏,即表明整个防水失效,因此必须进行全缝周长的渗漏治理才能有效。
值得说明的是,公开于本背景技术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进行系统性的全缝周长的渗漏治理的管边渗漏水修缮工艺。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管边渗漏水修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管边与混凝土层的交接部位的下方凿一“V”形槽;
S2.采用粗砂纸将管边表面打磨成粗糙面;
S3.“V”形槽和管边涂刷界面防水剂;
S4.在V”形槽深处采用止水条进行封堵;
S5.采用“结构修补砂浆”进行结构补强;
S6.涂刷一道“聚合物水泥基柔性防水涂料”;
S7.将浸泡过“聚合物水泥基柔性防水涂料”的聚酯布,平整粘贴在上面;
S8.表面再涂刷“聚合物水泥基柔性防水涂料”一道;
S9.采用“防水砂浆”整体粉刷保护。
发明人发现,防水本身主要是结构自防,出现渗漏水说明结构已经被破坏,防水也失效,从而水进入结构层,如不对结构进行及时修复,结构长时间浸泡水,内部钢筋产生锈蚀,造成混凝土爆裂,增加安全隐患,日后的维修成本较高。
申请人在专利CN104481018B中公开了一种家装卫生间管边地漏处理工艺,其涉及到了管边防水结构上的设计。
但是本技术方案与专利CN104481018B,在结构上的不同,包括:(1)本技术方案是在管边与混凝土层的交接部位的下方凿一“V”形槽;(2)在V”形槽深处采用止水条进行封堵。
由于是在管边与混凝土层的交接部位的下方进行结构上的设计,因此,在V”形槽深处采用止水条进行封堵的结构,就显得较为重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防水博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防水博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1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吸热的砖瓦
- 下一篇:一种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