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射武器身管抗烧蚀磨损实验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1394.3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甘贵生;夏大权;刘歆;杨栋华;孙智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射 武器 身管抗烧蚀 磨损 实验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射武器身管抗烧蚀磨损实验方法,1)制作实验装置,包括管道以及爆炸冲击药物盒,或加药口;还包括加热装置以及高压气体装置;2)将速射武器身管分别连接在管道的两端,内腔分别与管道的内腔连通,形成密封的气体通道;速射武器身管与加热装置配合安装;3)将爆炸冲击药物加热或点燃,燃烧得到燃烧化合物;4)高压气体连同燃烧化合物进入速射武器身管内腔;5)对速射武器身管进行加热,冷却后获得速射武器身管。本发明的方法,从温度、气氛、磨损三个角度模拟子弹或炮弹穿梭身管的真实环境,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检测工作变得简单化,工作效率高;降低实验成本,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劳动量,减少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射武器身管性能测试实验方法以及装置,尤其是一种身管热烧蚀磨损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提高武器寿命的研究中,有关身管寿命的研究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有关大口径机枪身管和炮弹身管的寿命问题的研究更为重要。在射击过程中,身管内膛在短时间内承受火药燃气的高温、高压、冲刷和化学腐蚀作用,同时还要抵御弹丸导转侧的挤压和磨损作用,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在如此复杂的工况条件下,经过一定数量的射击循环后,身管内膛逐渐产生损伤,随着身管内膛表面损伤程度的逐渐加剧,其射击精度、弹头初速和横弹率等弹道性能将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能直接导致身管破裂,直接威胁到战士的安全。
在火炮发射时,炮管受到温度高达2500~3200℃的火药燃气强瞬态周期性热冲击,火药燃气对炮管内壁薄层的瞬时加热速率可达到6.5*105~8*105℃/s。炮弹内的火药爆炸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在炮管的封闭空间里,瞬间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高温燃气推动炮弹高速运动的同时,也会对高射炮的膛壁传热,使炮管温度迅速升高,尤其是连续发射的条件下,炮管温度的升高更为明显。当炮管温度过高时,炮管内部开始出现烧蚀现象。烧蚀现象是指炮管内部由于高温和高压产生的材料耗损。烧蚀情况严重后,管就会出现热应力、热弯曲等负面情况,直接造成炮管膛内压力下降、炮弹初速度降低、射击精度下降,当这些情况严重至一定程度,超出了武器的技术要求,炮管就会做报废处理。此外,子弹在高温、高压的枪管内螺旋式飞行,必将对枪管产生强烈的冲击磨损作用,将进一步加速枪管的损伤。子弹穿梭枪管产生的高温、高压及撞击磨损,使得对于枪管寿命评估和检测变得异常困难,目前国内尚无该方面的检测检验设备,工程上只能依靠打把来检验枪炮的寿命情况,实验研究中也主要通过烧蚀和磨损两套实验方法来评价身管的寿命,不仅造成子弹炮弹的大量浪费,也难以保证得到同等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现代化战争对快、准、狠的发展需要,对枪管炮管的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延长枪管和炮管的疲劳寿命并提高抗烧蚀性是当今研究和未来应用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速射武器身管抗烧蚀磨损实验方法及装置,从温度、气氛、磨损三个角度模拟子弹或炮弹穿梭身管的真实环境,以使检测结果准确性得到很大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速射武器身管抗烧蚀磨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工艺要求制作实验装置;
所述的实验装置,包括耐高压的管道,在管道上,设置有爆炸冲击药物盒,或者在管道上,设置有加药口;在管道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左密封紧固盘和/或右密封紧固盘;还包括加热装置以及高压气体装置;
2)将待实验的速射武器身管分别连接在管道的两端,或者先将一根或以上的待实验的速射武器身管安装在支持箱上,再将支持箱与管道的两端连接,速射武器身管的内腔分别与左右两端管道的内腔连通,形成密封的气体通道;待实验的速射武器身管与加热装置配合安装,以使加热装置能够对待实验的速射武器身管进行加热;
3)按照工艺要求,向爆炸冲击药物盒内的爆炸冲击药物加热或点燃,或者将通过加药口加入的爆炸冲击药物加热或点燃,使爆炸冲击药物燃烧得到燃烧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13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原位成像疲劳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简易漫坝冲刷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