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2938.8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8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苏思;覃晖;石硕;康冠军;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21/01;B01D21/08;B01D2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进水池、混合池、反应池、过渡池、沉淀池;所述的混合池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所述的反应池内竖直地设置有导流筒,在所述的导流筒内部设置有桨式搅拌机,导流管用以连通所述的混合池底部与导流筒底部;所述的反应池底部形成有与过渡池连通的出水通孔,所述的过渡池内设置有导流墙,所述的导流墙的前侧的流道上设置有前网格。混合池采用微孔曝气进行空气搅拌,取代桨式搅拌机进行搅拌的方式。微孔曝气穿透性强,有助于混合池内水体的湍流程度,增加污染物与絮凝剂的接触几率,同时避免了污泥沉积在混合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饮用水水源水也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破坏,水体水质恶化,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水厂出水水质要求更加严格,增加了水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面对如此严峻的水处理现状,现有的常规饮用水净化工艺很难满足高标准的水质要求,但我国现阶段仍有超过90%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采用的是常规水处理工艺。
因此,如何升级改造或改善常规处理工艺的效能是我国水处理领域如今函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过程是给水处理工艺中最关键的部分,其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单元的处理效果,所以混凝过程一直是业内研究和应用的焦点之一。改善和强化混凝过程是提高饮用水处理效果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在这方面,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多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中在原水中投加泥液、污泥、微砂等物质,提高原水混凝过程所需的载体数量,是提高混凝速度、改善絮凝体凝结程度、提升低温低浊水体处理效果、提高污染物去除率的有效方法。在多年前研究人员和水厂就已经在低温低浊的原水中投加泥液,以增加胶体颗粒与混凝剂的反应速度,提高混凝效果。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研发和应用了多种介质添加方式的强化混凝工艺,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法国得利满公司的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德国帕萨旺-洛蒂格公司的Turbo-LME高速沉淀池、法国威立雅公司的Actiflo高效澄清池等。上述工艺在国外已经应用多年,近年来在国内的多个水处理领域也逐步得到应用。由于我国的水源水质多样,污染程度较重,国内尚没有建立相关的行业设计规范、标准等,该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得以大规模推广。
针对我国的水质情况和处理工艺现状,有必要对这些典型高效混凝沉淀工艺的工程设计特点和适用性进行对比和分析。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高效混凝沉淀池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设备,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絮凝剂适应能力较差,处理效果不稳定的缺陷。
2.由于我国各地区的水体水质不尽相同,该工艺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污泥成分及污泥浓度不易掌控,回流比需要调试设定等不足之处。
3.实际的沉淀情况总是偏离理想的沉淀假设,沉淀池内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死角、短流、异重流等影响出水水质的因素。
4.沉淀区内的流态并不理想,存在着异重流、短流及漩涡现象,这势必会影响矾花的沉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的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低温高浊水、微污染水的水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
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进水池、混合池、反应池、过渡池、沉淀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2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