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可循环快递箱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2994.1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魏星;李欣竹;李秀竹;姜天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25/20 | 分类号: | B65D25/20;B65D25/24;B65D21/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循环 物联网 可拆卸 快递箱 万向轮 取件 网络终端接口 储存货物 电极导杆 回位弹簧 人工成本 实时监控 信息显示 信息泄露 运输效率 标准性 弹簧杆 导杆槽 互换性 可堆叠 磁铁 弹簧 寄件 加装 卡槽 卡销 快递 铁芯 箱门 圆槽 装运 运输 显示屏 轮子 充电 货物 统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可循环快递箱,由箱体、弹簧杆、磁铁、箱门、显示屏、电极导杆、导杆槽、网络终端接口、轮子卡槽、弹簧、圆槽、杆、卡销、回位弹簧、线圈、铁芯、可拆卸万向轮组成。本发明用于运输和取件过程储存货物和信息显示,可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基于物联网实现实时监控与自助取件,避免寄件丢失、信息泄露,减少人工成本。将该装置型号统一、可堆叠充电和运输;加装可拆卸万向轮运输效率提高,具有其他同类不具有的互换性、标准性。适用于各种型号的快递货物的装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快递箱,特别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可循环快递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的蓬勃发展,人们的对于信息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传统快递箱主要是纸盒,将收件人和发货人的信息贴在箱外,其导致信息泄露事件屡见不鲜,快递丢件问题时常发生,而纸盒一般一次性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邮件的搬运和接收耗费大量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所述的不足及满足环保、实用性、集成性、互换性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可循环快递箱,该装置以单片机为核心,以机械结构为载体,实现网络信息传输和GPS定位监管。将所有货物信息利用中心处理系统形成二维码发送并保存至网络终端,将本装置进行堆叠起来在最下端装上可拆卸式万向轮以方便搬运,到达相应的取件点,网络终端向收件人手机发出二维码,收件人通过向显示屏扫描即可自动打开箱门,得到自己的邮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可循环快递箱,由箱体、弹簧杆、磁铁、箱门、显示屏、电极导杆、导杆槽、网络终端接口、轮子卡槽、内置弹簧、圆槽、杆、卡销、回位弹簧、线圈、铁芯、可拆卸万向轮组成。其基本特征在于:将箱体(1)做成矩形,电极导杆(6)用螺钉连接箱体(1)上平面;箱门(4)由合页和扭簧与箱体(1)连接;箱体(1)底部做成两个圆柱槽,弹簧杆(2)通过圆槽(11)和内置弹簧(10)装配在圆柱槽上;磁铁(3)用胶水粘连在箱体(1)前端;网络终端接口(8)利用螺栓和垫片固定在箱体(1)后表面;显示屏(5)用螺钉内嵌在箱门(4)上。箱体(1)底面制成凹形的导杆槽(7)与电极导杆(6)进行配合;可拆卸万向轮(24)通过压块I(19)、压块II(20)和复位弹簧(22)嵌入轮子卡槽(9)内,网络终端接口(8)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1)后面。弹簧杆(2)由杆(12)、内置弹簧(10)及圆槽(11)组成,内置弹簧(10)焊接在杆(12)前端;在杆(12)上挖一个圆槽(11)。在箱体(1)内壁制成凹孔(18),将线圈(17)缠绕在铁芯(16)上,用胶水将铁芯(16)粘在凹孔(18)底部,卡销(14)通过端板(13)限位,同时与回位弹簧(15)焊接在一起,回位弹簧(15)与铁芯(16)焊接起来;端板(13)通过螺钉和垫圈固定在箱体(1),位于凹孔(18)上。可拆卸万向轮(24)由压块I(19)、压块II(20)、轮架(21)、复位弹簧(22)、轮子(23)组成,复位弹簧(22)一端与压块I(19)焊接在一起,另一端与压块II(20)焊接在一起;轮子(23)通过轴承和螺栓固定在轮架(21)上。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与传统快递箱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本装置可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2)基于物联网实现实时监控与自助取件,避免寄件丢失、信息泄露,减少人工成本。
(3)将该装置型号统一、可堆叠充电和运输;加装可拆卸万向轮运输效率提高,具有其他同类不具有的互换性、标准性。
适用于各种型号的快递货物的装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要轮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轮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弹簧杆组件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29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