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抗菌可食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044209.6 申请日: 2018-01-17
公开(公告)号: CN107987293B 公开(公告)日: 2021-05-18
发明(设计)人: 陈国;刘彬;郭洪伟;赵珺;陈宏文 申请(专利权)人: 华侨大学
主分类号: C08J5/18 分类号: C08J5/18;C08L1/16;C08L1/28;C08L5/12;C08L5/04;C08L5/08;C08L3/02;C08K5/053;C12N1/20;B65D65/46;C12R1/225
代理公司: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代理人: 张浠娟
地址: 362000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天然 抗菌 可食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抗菌可食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得抗菌可食膜直接添加了乳酸菌发酵液作为抗菌因子。同时该制备方法采用了可食性材料作为基材,经过溶解、脱气、制膜和干燥等工序,最后制备成一种含益生菌及其发酵组分的抗菌可食性包装膜。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使用的抗菌剂是微生物纯天然发酵而成,不仅可以提供可食膜的抗菌功能,同时益生菌本身也可以增加可食膜的保健功效,是一种兼具抗菌和益生功能的纯天然可食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食膜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然抗菌可食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自身的安全问题及其包装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可食膜以其安全、易降解、无环境污染,且可作为营养强化剂、抗菌剂载体等优点,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研究的热点。可食膜是一种以天然可食性物质(如蛋白质、多糖或脂类等)为原料,以包装或涂布等形式覆盖于食品表面,控制水汽、氧气或各种溶质的渗透,起保护作用的薄层。可食膜本身营养较丰富,易滋生微生物,会造成保存过程中产品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等质量下降。因此在可食膜制备过程中添加抗菌剂,强化可食膜的抗菌功能,可以防止食品及膜本身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目前可食膜中常用的抗菌剂主要有无机抗菌剂、合成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因其特有的安全性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如Ramos等将乳酸和丙酸添加到乳清分离蛋白膜中,制备出了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的抗菌可食膜(RamosSilva SI,Soares JC,et al.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of edible films,obtained from whey protein isolate formulated with antimicrobial compound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2,45(1):351-361);等将植物乳杆菌菌体添加到可食膜制备中,制备出了可以抑制李斯特菌的抗菌可食膜(L,Quintero Saavedra JI,Chiralt A.Physical properties andantilisterial activity of bioactive edible films containing Lactobacillusplantarum[J].Food Hydrocolloids,2013,33(1):92-98)。虽然目前也有少量将益生菌整合进入可食膜的文献报道,但都是将菌体从发酵液中分离后,经冻干处理后再加入可食膜基体中,其主要目的是将可食膜作为携带益生菌的载体,不仅制备过程繁杂,而且其仅发挥单一的益生作用,并不具有抗菌作用。传统上,为了能产生抗菌作用,可食膜通常添加有如有机酸等抗菌剂,而该可食膜仅发挥单一的抗菌作用,并不具有益生作用。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直接使用含益生菌的发酵液作为抗菌因子,并将其整合进可食膜,制备兼具抗菌和益生功能的纯天然可食膜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益生菌的抗菌可食膜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可食膜兼具抗菌功能和保健功效(即益生功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天然抗菌可食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具有益生活性的乳杆菌类益生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2~48h,制得相应地乳杆菌类益生菌发酵液;

(2)在蒸馏水中加入可食膜基材和增塑剂,在无菌条件以及室温下搅拌2~4h,制得基础膜液,此基础膜液中,可食膜基材的重量比为1~15%,增塑剂的重量比0.05~0.5%;

(3)在步骤(2)制得的基础膜液中加入基础膜液的1/10体积至1倍体积的乳杆菌发酵液,在无菌条件以及室温下搅拌5~30min,混合均匀,然后真空脱气,制得含乳杆菌类益生菌发酵液的可食膜成膜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4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